上回讲到催没弟的大姐、二姐、三姐被父亲催木匠送到承宣布政使衙门学琴棋书画与宫廷礼仪。
“哈哈,这就对了!”广南西路承宣布政使大人以为自己吃定对方了,毕竟对方作为“九代单传”的“木匠世家”,即便藏有家传的《鲁班书》,但对于阶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来说,他就是一介草民罢了。
既然是“草民”,那么一旦上了自己的“贼船”,也只能任由自己拿捏,因为万一出事还能找个“替罪羊”来转嫁风险,何乐而不为?然而,就在布政使热情好客且郑重许诺时,却没注意催木匠动手了。
只见在接下来宴席上,催木匠和女儿们故意装成拘谨异常,反而让布政使大人觉得尴尬起来了。
“吃吃吃,多吃点。你们都还小,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点好的才长得快,嘿嘿。”布政使笑道。
“咯咯,谢谢干爹,您对咱姐妹们太好了!比我爹都好,咯咯。”话音一落,三女还不忘做鬼脸。
“呃……臭丫头,瞎胡说!若在这学不到真本事,回家后小心老子把你们屁股打烂!”催木匠道。
如此父女互怼,倒也别有一番风趣,即便是随侍在布政使大人左右的丫鬟们也不禁掩嘴娇笑了。
催木匠故意借着“给大哥敬酒”之机,趁四目相对的一瞬间,双眼中发出两道幽暗紫光,一闪而逝就钻进了方的双目中,开始凭借自己强大的精神力来快速翻看起对方的记忆,想看看对方居心如何?
还好,对方并没有什么居心不良。纯粹就是敬献“秀女”来讨好帝皇了,顺便借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而已。至于当初说的大义凛然地要除掉“宦官集团”且重整朝纲,反而并不是排在第一位了。
不过,催木匠却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便是当自己的三个女儿学到了真本事后,就会被“南直隶”的“官府乐坊”进行统一培训和择优录取,凡是被宫廷乐官、司仪等看上了,就会被击集中到“北直隶”。
由于明朝的国情比较特殊。便造成了“一个国家两个首都”的怪现象。这与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定都南京,以及其第四子燕王朱棣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并强行迁都北方有关,也是为了削弱地方官僚。
明朝初期,洪武帝朱元璋建国,定都南京即“应天府”,南直隶就是直接隶属南京中央管辖。南直隶地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赋税为全国之首,直至今天江南地区也是天下钱粮之所在。
南直隶文化气息浓厚,儒士才子、文人骚客众多,重礼仪,朝廷半数以上官员全都出自江南贡院。在清代名人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借以明朝南京城为背景,大多儒士都是出自南直隶。
南直隶辖区有应天府 、凤阳府、 淮安府 、扬州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庐州府、 安庆府、 太平府、 池州府、 宁国府、 徽州府 、徐州 、滁州 、和州 、广德州等富庶之地。
明朝时期的直隶州与府平级,有别于低一级别的其他地方的散州,在行政上类似后世的直辖市。
南直隶地盘相当后世的江沪皖,为朱元璋当初发展力量争夺天下的重要根据地,与北直隶相当。
“北直隶”则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迁至“元大都”即“顺天府”后建立,也是直接隶属于大明朝堂管辖。而南、北之分的两个“直隶省”,也只是为了区分两京地理位置和民风彼此有所不同而已。
“北直隶”相对“南直隶”来说较荒凉,毕竟距离北方的游牧民族太近了,再加上“顺天府”即“北平城”以前的“元大都”,导致社会风俗,人文风情比“南直隶”要差很多,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变。
北直隶辖区为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大名府、广平府、永平府、宣府、延庆直隶州、保安直隶州。
当然了,广义上的“北直隶”地盘相当于后世的京津塘与中原地区一小部分。后来,趁着明末阶级矛盾爆发,农民大起义,导致清兵入关占领天下,将北直隶改名为直隶省,南直隶改名为“江南省”。
这时,原本与催木匠杯来盏去的布政使大人忽然感到一阵眩晕,以为是最近操劳过度导致不胜酒力,竟然摇摇欲坠起来,幸亏随侍一旁的丫头们眼疾手快,扶个正着,才没有出洋相,否则丢人了。
“呃……让贤弟见笑了。”布政使回过神来面露尴尬道:“最近操劳过度,时常心不宁,才会如此。”
“兄长大人说笑了,草民那里敢笑话您呢。”催木匠方才偷偷施展了《旁门左道七十二术》中的“摄魄”和“嫁梦”,能隔空搜魂,且凭借自己强大的精神力对付一个没有丝毫修为的凡人,还不是太轻松?
“诶!贤弟有所不知,最近倭患严重,不仅广东路沿海遭袭,就连我广西路下辖之海南岛也被倭寇屡屡侵扰。”布政使一边喝着闷酒一边叹息道:“先有倭寇,后有洋人,都不是好东西,得打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