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武侠修真>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413章 “倭国”和“日本”(继续)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3章 “倭国”和“日本”(继续)(1 / 2)

上回讲到日本在“壬辰倭乱”中差点被明朝趁机发动间谍战,却不知古称“倭寇”的日本人也精通“厚黑”。

作为东洋岛国,日本群岛是一片神奇土地,因为日本人从古至今不知搞出多少脑洞大开让人“瞠目结舌”的“风俗”或“怪事”,如以“日”为“本”的所谓“度种计划”。这种“知耻而后勇”很奇葩,却让人感觉不光彩。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达到了历史鼎峰,因为日本频繁派使者到唐都长安借鉴和学习先进文化。传说,在东汉时期,日本还是一众小岛国,对中国文化、繁荣的经济充满向往。

某一日,岛国派使者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跋山涉水,来到当时后汉朝都城洛阳拜谒东汉光武帝刘秀。而汉光武帝及其臣下百官们在见到来使一行长得矮小如侏儒后,便御赐了其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

直到西元1784年,日本福冈市出土了这枚“汉委国印”,才证实了资料可靠性,而这枚印章从此也成了日本的“国宝”,至今还陈列在福冈博物馆中。虽然汉朝称呼古代日本为“倭奴”,但地位可远不如“匈奴”!

到了三国时期,曹丕为了表达对日本的友好,便取“魏”字的“委”加个单人旁,于是就变成了“倭”字,故使得“日本”在被正名之前,一直称为“倭国”。但是,时间一长,日本人就了解到了“倭”字和“委”字带贬义。

到了唐朝(武周)武则天当政时期,日本使者请求更改国名,因“倭国”名字不好听,带有歧视甚至侮辱的意味在里面。于是,趁着“女皇”武则天心情好,提笔一挥,赐其国名为“日本”,寓意“日出东方之国”。

“倭奴”成功实现改国名为“日本”后,依然不满足,因为它一直对自己国家的百姓身材矮小不满意。而当时,中国人身上有很多优点能吸引倭国。于是,就有很多日本贵族小姐和平民女子以能嫁给中国人为荣。

当然了,像日本女人这样如同“发育不良”的女童,在当时中国男人眼中感觉很“另类”,一般不会去搭理“小女孩”。但也有不少日本女子到中国后,遇见心仪的男子就直接表白,等被搞怀孕后,再回日本生娃。

这种现象被古人称为“度种”,也就是把别国民族或种族的优秀基因“嫁接”到日本民族身上遗传给后代。

由于宋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经济体,因此,有很多商人出海到海外经商,而日本是理想的国家之一。这导致日本的众多港口竟然成了中外贸易的重要交易市场,使得日本经济高度依赖中国。

尽管海外贸易能为宋朝商人带来不菲利润,但也存在巨大风险,因为一旦遇上台风等自然灾难,则宋朝海商们就要等待灾难过去才能来回往返了,而且这种等待往往一等就最少十天半个月,甚至还会更久。

但宋朝时的日本“婚姻制度”却类似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走婚制”,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这就为宋朝海商们提供了不少方便,毕竟男人们出门在外缺少妻妾陪伴,生理问题总得解决,便只好去找日本妞来发泄。尽管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就已从奴隶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但仍残留了大量原始社会的婚俗习惯。

“大化改新”又作“大化革新”,是西元645年发生在古代日本的一场政变。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豪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皇帝体制学习,并成立了古代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给日本历史带来了巨大变革。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倭国”政权,而“倭王”(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但在西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所谓“天智天皇”)就联合贵族中的臣镰足发动政变,并刺杀了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事后,其父苏我虾夷被迫自杀。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

“倭王”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到“难波京”(今大阪市)。西元646年元旦,“倭王”颁布了“改新诏书”,决定参照海西中国唐朝实行政治改革。此后,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其一,效法中国隋、唐两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并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由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子民,则每隔六年按“人口班”,给口众分田一次。其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还得归还各地官府。

其二,效法中国唐朝的“租庸调制”,即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定期服劳役、徭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其三,中央设神祀、太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其四,在兵制方面,其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子民服兵役。就这样,日本在人为干预下完成了“封建化”过程,成为了“封建集权”国家。

然而,这种“跑步”进入“封建社会”的情况并不能改变其“奴隶社会”时遗留下来的大量社会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