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在琢磨着如何发动一场稳赚不赔的侵略战争来大发横财?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人口也不多,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浓厚以及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极多,唯有想方设法迫切将这些不利因素转嫁出去才能扭转乾坤!
因此,以“倭王”(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就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西元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毕竟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适合日本人来中国市场大肆倾销工业产品,同时还能通过压榨,剥削,奴役广大中国人来大发横财!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最后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的实力和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就实行了“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预定目标。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从西元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就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等西方列强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景象,比如清朝的军事改革也就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开始的。
清朝于西元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很快成为亚洲一支强大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般彻底变革国家的政治制度。因此,“中兴”并不能使中国走上真正的富国强兵之路,只不过是赔钱赚吆喝。
此时的清朝内部政治十分腐败,底层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建设视同儿戏,军事力量外强中干,部队人员纪律松弛,当官的忙着抽鸦片毫无斗志,整个“北洋水师”根本不像是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样子,可以说与“近代军事强国”根本就不沾边!
西元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旧大帝国——清朝,热衷于借助“洋务运动”来扯虎皮当大旗;一个是喷薄欲出且征服欲望极强的近代国家——日本。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必定免不了一战。
当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最初的“自由资本主义”工商业模式逐步过渡到了以“金融资本集团”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阶段,而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毕竟可以被拿来利用。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经济的助手,毕竟美国的工商业与金融业比日本发达;英国想利用日本来牵制沙俄在远东的大肆扩张;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华。
沙皇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怕与日本发生矛盾冲突而被其他国家有机可乘,也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且准备充分的。早在西元1867年,“倭王”(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势力,以快速发展资本主义。
西元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就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其中第一款有规定:“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
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这一条约,而是积极向中国扩张。比如西元1872年,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的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到了西元1874年,发生了所谓“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杀死”的事件,而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以琉球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举进攻中国的台湾岛,大肆烧杀抢掠。
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但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使得日军失利。随后,在美、英等国的所谓“调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相当于即间接承认了中国的“属国”琉球群岛上的原住民为是日本属民,达到目的后才从台湾撤军。
由于“满清朝廷”软弱无能,使得日本干脆于西元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并将其强行改设为所谓的“冲绳县”。随后,日本又开始侵略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西元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的“国门”,并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日朝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
该条约第一条即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其目的就是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于是,在西元1882年,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帮助镇压“起义”。
虽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