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武侠修真>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227章 “玄门道教”中的所谓“邪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7章 “玄门道教”中的所谓“邪派”(1 / 2)

上回讲到娃她娘一行被“昆仑秘境界灵”强行安排去越阶挑战“茅山派”和“闾山派”高手,只好虚心请教。

“闾山”,传说是在闽江之底,而凡人却看不见,唯独精通“闾山正法”且道行高深的道士和“有道缘”的心善之人才能看到。这说明“闾山派”的山门有“法阵结界”保护,非“同道”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否则算入侵。

“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等,最早源于魏晋南北朝的“许逊信仰”,属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

后来,“闾山派”不断吸收与融合道教派系中“净明道”、“灵宝派”等诸派系的宗教形式,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福建为中心向外发展的一个派系,是中国道教重要流派,在后世凡间某些玄幻小说中被称为“河间派”。

早期的“许逊信仰”,实际上是“江南巫系”中之“闽越巫法”,供奉“闾山九郎”、“临水三夫人”(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张觅娘等所谓“诸神”。“闾山派”教法形态至今仍保留了许多闽越故地原始巫术的特征。

“闾山派”和“净明忠孝道”所信仰的“神灵”相同,两个道派都尊奉“许真君”(许逊)为“祖师”。所唯一不一样的是,“忠孝道”是以道德伦理为主,属于“儒门孔教”;而“闾山派”则以符咒、法术为主,属于“邪道”。

“闾山派”道士为散居道士,每个道士都有自己的“法坛”。“法坛”名称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世袭制”的“法坛”,例如“天威法坛”、“威灵法坛”、“通应法坛”等等。另一种是“自立法坛”,即拜师学艺圆满,通过“传度仪式”封“坛号”,自立“法坛”。“闾山派”道士分为“红头法师”和“黑头法师”,在有些地方也叫“乌头法师”。

“红头法师”主要奉“临水夫人”等三位女神为祖师,并以红头巾作为标记,称作“三奶派”,又称“红头法师”。“红头法师”主要以驱邪收妖,消灾解厄,押煞纳福等吉祥法事为日常活动内容。

“黑头法师”即“乌头发师”则以超度亡灵等法事为主要活动内容,主要供奉“法主公”,并以黑头巾作为派系之标记,以丧礼法事、超渡驱邪等见长,在民间被称为“法主公派”。

另外,“闾山派”还有一支系专职小法,供奉佛教“临济宗高僧普庵”法师,因此又被称为“普庵派”了。

“闾山教”道坛的“法服”情况很特别。以“夫人教”为代表性的“巫法师公”,其“法服”(法袍)最突出的特征是头系“法巾”即“红布”,也可披于项背,扎“神额”(皮制或称神额),上身穿绿袄(或便衣),下身着长裙或短裙(紫裙、红色或兰色),跣足或扎草鞋、布鞋,是一种女巫装束。

在“闾山派”中,男性法师多不穿鞋,而以“巫师”形象出现,只有女性法师才会可以将就穿鞋。与之相比,作为其专职小法派的“普庵教”的“武教师公”,则习惯身穿戏曲之马甲和战裙,而非和尚的僧袍、袈裟。

“闾山派”的法术,通常以强硬的霸道法术为主,在斗法时本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思想,原则上不管是针对妖魔、鬼魂还是同道对手,都是极具杀伤力模式,其强硬程度和“茅山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闾山派”行法的方式看,所用的“法诀”和“咒语”几乎都是攻击性的,所踏“罡步”也体现了“闾山派”的霸道之法。“闾山派”的霸道之法,如:上刀山、下火海、登云楼(用三张、五张、七张、九张,甚至更多八仙桌垒迭,不用任何东西加固,而道士在顶层翩翩起舞,行罡布法。)、下油锅等都是“闾山派”独有。

“闾山法脉”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原始巫教”,且每位有“官职”的“闾山法师”,都有“随身兵马”和“镇坛兵马”。这些所谓“兵马法师”可以自己召唤,也可以由师父赐予,当然也可奏请“天曹司院”给予分兵拨将。

“闾山兵马”可以划分为“天仙兵马”、“地仙兵马”、“人仙兵马”三种。“闾山”在职能上能统管三界兵马,故称“三界五营兵马”。有传承的“闾山法坛”,还设有另外几营的兵马,但涉及到门派机密而不能公开披露。

“闾山法师”在“行法做醮”时,视不同的事情,会派遣不同的“兵马”,扶助“法师行法”,以保“法事周全”及后续护佑。而“行法做醮”在有些地方被叫做“蛇鬼打斋”,即“鬼司佬”(法师)焚香烧纸,掐诀念咒做法。

“天仙兵马”,顾名思义,是来自于“天曹司院”拨给的“兵马”,即“符兵”、“纸马”,可以通过“闾山奏职”获得;“地仙兵马”,又叫“灵界兵马”、“阴界兵马”,也就是“鬼司佬”(法师)们用来招鬼和御鬼的常用手段。

“阴兵”易召也易损,容易充当炮灰,只要有稍许能力(法力)的修行者(修真者),在夜间做了某“科仪”(法事)都可以召到。这与东洋岛国修真界中“阴阳道”、“阴阳寮”、“忍者”或“隐者”们操控“式神”相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