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武侠修真>大隋主沉浮> 第697章 大权在手天下我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7章 大权在手天下我有(2 / 3)

“圣人!”右仆射高颎出列,行礼道:“南方自从开皇十三年以来,连年丰收,各郡县、乡、里义仓仓廪俱丰实,粮食堆积如山。据老臣所知,各地百姓为了陈放义仓粮,都在广建义仓。然而南方多雨、百姓所建义仓又达到防雨、防霉标准不佳,因而义仓之粮不能久放,既然如此,何不以官府的名义将南方义仓之粮买来北方官仓?”

义仓就是民众自己储备粮食的地方,相当是地方百姓平时储粮备荒备灾的粮食基金会,百姓们每年秋收之后都要缴纳义仓粮,待到灾荒时再拿出来赈灾。

这种民间建立起来的义仓,一般都当地里正和百姓们自己管理,但是郡县官员平时有监督的权力和义务,到了开仓放粮之时,郡县官员则是要在旁边监督,以防里正弄虚作假、贪没百姓之粮。

因为义仓粮是百姓自己的粮食,所以高颎才用了一个“买”字,而不是征收。

苏威沉吟半晌,说道:“高相国此法可行是可行,这样一来,既能解决北方缺粮问题、解决南方百姓有粮无仓的窘境,同时也使义仓之粮得到翻新。但是百姓食粮所得钱财又如何分配呢?是由里正保管,还是分给百姓?”

“既然是百姓的粮食,卖粮的钱财自然要分到百姓手中。百姓得到了钱,来年存粮的热情必将大为高涨;而南方官员也不用一家一户去收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高颎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南方各郡县官员一次非常好的摸底,要是哪个地方的义仓粮食数量与账薄不符,那么这个地方的官员就有问题。”

“圣人,臣赞同高相国的建议!”裴矩曾经在地方为官多年,对地方官员情况深为了解,他也出列奏道:“然而每次开仓放粮都会发生贪没事件,而他们贪没的手段往往是地方耆老、里正和负责监督的官员联手欺上瞒下,若是分发体积小的钱,只怕贪没事件更为严重,因此售粮和分钱之时,谒者台巡查官员必须在场监督,以防贪污事件发生。”

“此法可行!”杨广点了点头,又问道:“南方官仓的粮食呢,这个又怎么处理?”

在农业为本年代里,如果天下没有发生粮食危机,即便有再多的理由,那些野心家也很难颠覆一个大统一的政权,所以粮食向来是任命一个王朝最为重视的稳定国基的根本。

可是大隋王朝幅员广阔,再加上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等等问题,使得坐守九重宫阙之内的皇帝很难及时掌握各地的粮食生产、消耗和库存情况。因此朝廷便设计出了一整套的粮食库存审计机制和账实核查办法。

这个审计粮食储存的部门并非设在管国库的民部,而是设在司农寺,目的就是防止民部与地方官上下勾结、朋比为奸,一起贪没朝廷的粮食。

司农寺主管天下各个官员的粮食,一个季度负责审计一次,地方官则是一年审计一次,先是地方呈报民部,民部整理统计后再报给尚书省,然后再由司农寺勾覆,如出现什么问题,则由御史台进一步调查。

杨智积在奏疏中倒没有说南方官仓粮储有问题,而是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建议朝廷从百姓手中收购大量余粮,以防谷贱伤农;二是说他巡查扬州最大官仓江阳仓之时,发现米粮储存时间太久,已经十分陈旧了。

江阳仓位于江都郡,乃是杨广平陈之前,奉命所建所发军仓,这个官仓库存量可供六十万大军两年之用,同时也是南方最大的粮仓,后来天下统一,扬州各郡的官粮都集中在江阳仓,在运河没通之前,能运来的北方数量并不多,如此逐年增加,使得一些粮窖的粮食,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翻新了,要是再不处理,恐怕变会霉变不可食了,因此希望朝廷将江阳仓两年前的粮食通通运来北方,以防霉变。

杨智积还在奏疏上说江阳仓位于长江之北、邗沟之畔,每天千轴万艘,交通十分便利,可以随时从其他地方购入余粮储放,这样朝廷就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把陈米卖给北方百姓,再用比较高的价格把新米来存放。

一售一买间的差价对于大隋王朝并不是什么大损失,但是却能兼顾到国家储备粮食的战略需要、延长储粮存放时间,同时又能惠买不起高价粮的北方普通百姓。

杨广这一问,使朝臣都有些傻眼了。北方官仓要存储的粮食,自然也是新粮,若是把南方陈米运来,也陈放不了多久,再加上动力有限,所以官方粮船运来的粮食都是新粮,而陈粮却一直陈放下去。

杨智积现在想把江阳仓全部翻新一次,本没错,但问题是朝廷怎么运?

“圣人!”太府寺卿元寿窥得机会,连忙出列道:“朝廷运力不足,导致江阳仓之粮难以运输到北方,能否把陈米向民间商人开放?”

杨广看了元寿一眼,皱眉问道:“向民间商人开放?但不知元太府觉得如何开放?”

“启禀圣人,民间很多大商都有自己的船队、商队,既然朝廷运力一时半会不足时,朝廷不妨收大商的船只为己用。”元寿看了杨广一眼,拱手道:“只要某个大商把十石米运到洛阳、大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