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奚族、粟末靺鞨等仆从军助战。你们根本用不着担心。”
停顿了一下,又加以解释:“在我看来,对方兵力和物资越多,意味着对方需要防御地方也多,露出来的破绽也多,而我能够利用、能够攻克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
众女顺着此话细细一想,顿时放心了不少。毕竟杨集以往所打的的多数战役,都是以少击多、以弱击强;而最后每一次,都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败了敌军,获得了最终的大胜。
念及于此,萧颖问道:“对于家中事,郎君可有安排?”
“这也是我要叮嘱你们的大事之一。”杨集压低了声音,沉声道:“此次北巡,我军精锐尽出。我和对人都担心有人借机作乱,所以圣人让杨雄、杨达分别留守大兴、洛阳。然而高句丽的蠢蠢欲动,又使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要是双方在辽东发生大战,战争又悬而未决,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极有可能发生。”
“因为对方反的是大隋,所以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我们皇族、我们家。”
正是由于杨集这个意外的存在,使大隋内部最为严峻的紧张局势,仿佛比史上早了十多年;他自己觉得现在大隋,就像是从大业三年一下子越到史上的第二次高句丽时期。所以他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区别的是,杨广现在非常有民心、非常有威望。
听了他的这番话,萧颖等女一下子懵了:她们知道朝廷现在执行的各种政策虽然利国利民,但却以世家门阀受损严重为代价,所以皇族与世家门阀有着十分尖锐的利益冲突;尤其是和关陇贵族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而在矛盾和冲突剧烈增长的过程之中,杨集扮演着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狠角色;要是当真有人打着类似“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来造反,那么最先倒霉的,毫无疑问就是他们家了。
萧颖瞪着大眼睛呆了半天,她忽然惊惶失措的拉着杨集的手,问道:“郎君,若真如此,那该如何是好?”
杨集心中叹了一口气,将她搂在怀中,说道:“不日,我就带兵先行;之后,圣人才会带队离开关中。你们等到圣人离京,立刻返回张掖,避开风暴中心。”
“郎君,我们可以去张掖避难,可是郎君怎么办?圣人会不会拿你……”旁边的裴淑英心中紧张之极,整个人都颤抖了起来。
裴淑英和萧颖比起出身不好的柳如眉、张出尘诸女,有着先天的学习优势。而且裴淑英不但喜欢读史书,而且得到裴矩的教诲、指点,所以她对“清君侧诛晁错”这个史实,以及过程都十分了解。
晁错学贯儒法、学识渊博,深受文景二帝器重和宠信,同时也是景帝的帝师,他为了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于是在景帝乾元三年上《消藩策》,然而此举却激起了吴王刘鼻、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并以“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发动了赫赫有名的“七王之乱”。
汉景帝继位不久,无论是个人威望、实力,还是对天下的掌控力,都弱得可怜;在来势汹汹的七王联军面前,他根本就指挥不了多少军队。于是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在袁盎建议下,以“亡臣子礼,大逆无道”为名、联名弹劾晁错,并且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迫于种种压力,汉景帝批准了这个建议,将晁错“朝服腰斩于市”,他的家族也被抄家灭门。
晁错仅仅只是上奏《消藩策》,就落得如此下场,而杨集所干的得罪人的事,说是多如牛毛亦不为过。“清君侧诛杨集”的事件要是发生,而战事又不利于朝廷,裴淑英十分担心杨广迫于种种压力、将杨集腰斩于市。
“我倒是无妨。关键是你们,只要你们安全,我就没事。”杨集为了使她们安心,又见四下都是亲近的人,便低声向她们透了个底:“对于可能发生的动荡,其实圣人早已做好万全准备了。现在除了留守西京的太子和杨达、留守东/京的杨雄之外,他还向各州刺史下了备战的命令。而我们凉州军更是做好了战争的准备,若是当真有人不识时务、自寻死路,凉州军和陇西、平凉、天水等地驻军便会挥师东进,而扶风太守钱世雄也会打开大震关、安夷关,让大军入关、协助太子和杨达平叛。此外,还有各种准备。”
“有了这些部署,即便真的有动荡,但很快就会平息下来,你们不用替我操心。不过这种事、这种部署,只有极少极少的人知道,你们绝不能向外人透露,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女凛然应是,绷紧的心弦也松了下来。
萧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她从丈夫怀中挣了出来,说道:“郎君,阿娘她们还在洛阳呢,得通知她们做好准备才是!”
杨集也考虑到了此事,闻言便点了点头,向柳絮吩咐道:“等到天光破晓,你就给洛阳发去鹰信,让她们入关汇合,与王妃等人一起撤向张掖。”
“喏!”柳絮拱手应命,当她正待前去准备之时,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