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诸侯都对秦寿的要求表示强烈谴责,而且没有任何一个诸侯敢站出来与周王姬并肩作战。
听到周王姬的提议之后,列国诸侯纷纷鸦雀无声,沉默低头不敢言语。
周王姬见诸侯如此模样,心底越发坚定了自己吞并各国,壮大周国的未来方针。
无论这些诸侯曾经是何出身,无论他们是否都是姬姓子孙。
只要他们成为了一方诸侯,那他们心心念念的便都是自己的国家。
在大周刚刚立国之时,各地之间交通不便,道路闭塞,再加上有文化的人本就不多,能够替天子治理地方的人更少。
为了能够加强对一些偏远地区的管理,周王朝方才实行分封,将部分有功之臣分封出去。
而在分封完了有功之臣后,又觉得不能够亏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于是,周王朝又分封了诸多宗亲为公国。
一些较为亲近的宗亲被分得较近一些,一些较为疏远的宗亲则被分得远一些。
擅长治理的宗亲被分到人口众多的城邑,一些擅长战斗的宗亲被分往偏远之地开疆拓土。
但是总体说来,越得周天子信任的人,他的封地也就距离王畿越近。
那个时候周王朝实行分封制,最根本原因在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等。
而现如今,各国的人口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各地之间的交通也越发便利。
原本需要耗费数月乃至半年方才能够抵达镐京的越国,这一次只是耗费了三个多月便可以领兵抵达函谷关。
由此可见,就算是如同秦国那般在国内设置郡县,周王朝也同样可以统治大片的疆域。
对于野心勃勃的周王姬来说,能够中央集权的事情,她为什么还要遵循旧制?
心念至此,周王姬直接开口说道:“既然诸卿皆不愿再战,本宫也不再强求。
三日之后,我等撤离函谷关。
三月之后,请诸侯齐聚咸阳,为秦王贺——”
言语到了此处,她直接摆手说道:“若是不愿前往咸阳,也请自便。”
话音落下之后,她便带着自己麾下的随从直接离开,只在原地留下了秦寿留下来的秦公剑。
众人望着那寒光凛冽的秦剑,脸上都带着惊惧之色。
只是凭借着一把剑,秦国便已经能够威服列国诸侯,让天子都不得不答应他的条件。
各国诸侯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目光中看出了深深的恐惧。
然而在诸侯之中,也有极个别的人脸上带着惊惧,心底却满是艳羡。
秦国实力强大,令天下诸侯莫敢忤逆,令天下共主不敢不从。
“若是我国能有如此强大的一天,不知是否能够与秦国一般,与天子并列为王。”
在周王姬野心勃勃地开始算计诸侯之时,列国诸侯之中也不乏有野心家开始展望未来。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天下诸侯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天下的格局。
原本诸国之间互相攻伐,彼此之间都是十分默契,分出个胜负,定上一个高低,最多也就是索要一些贡奉。
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后果。
然而从这一天之后开始,各国诸侯之间的战争便有颜面之争转化为了生死之争。
原本只需要得到一些利益,争得一些颜面之后便可以握手言和的时代悄然过去。
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互相吞并,互相蚕食,最终如同养蛊一般壮大己身的时代。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并非是秦国,而是连续吞并六国的楚国。
然而这一切的开端,却是由强大的秦国拉开帷幕。
而周王朝的统治者,也由原本维持礼乐,以礼乐治国改为师法秦国。
三天之后,诸国联军撤出函谷关。
秦寿亲自率领兵马进入函谷关之后,他的脑海中却骤然间浮现出自己在此地与召得柱定计的场景。
那个时候的他告诉自己,可以为自己争取三个月的时间。
然而最终他所争取到的,却远远不止是三个月的时间。
秦人根本没有办法寻得召得柱的尸身,而乱葬岗之中的秦卒尸体,也根本无从辨认。
秦寿下令为他们修碑立传,将他们所有人都合葬在一起,于函谷关以西修建了一座函谷碑林。
碑林之上刻录着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将军召得柱这短暂的一生。
在与三军将士共同祭奠完了他们之后,秦寿一边安排人挑选新的函谷关守将,一边亲自提着一坛老酒来到了召得柱的衣冠冢前。
屏退左右之后,秦寿往地上撒了一些酒,祭奠了英灵之后,这才开口说道:“寡人与你相处的时间不长,连你是否饮酒也不知道!
身为军人,活着的时候不能饮酒这是好事,但是到了下面,终归要自在一些才好,且饮一杯…”
言语至此,他在墓碑前倒了一杯酒,最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将那酒水一饮而尽之后,秦寿又紧接着开口抱怨道:“当初明明与你说好,以保全自身性命为重。
你偏不听,跟我说什么将是三军之胆,为将者不可以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