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朝廷也缺银子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虽然朱英现在还不是大明的当家人,但也算是少当家了。
他之前也是到过户部,跟着户部工作了一段时间,还促成了户部的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整个大明的财政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他已经回归了身份,且为大明国库带来了很多的进账之后,国库里的银子,也依旧是勉强够花而已。
这个勉强,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各部需要的银子,都需要从户部这里提。
大明一年到头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但凡是需要国家出银子的,都需要从户部这里出。
国库里的银子再多,可大明是一个极大的国家,遇到的事情也多啊。
能够“够用”,哪怕是勉强够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已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了。
大多数朝代里的盛世之时,其实国库里的银子,也就是能勉强做到这一点而已。
想要随便拿,随便用,真达到这样的水平,那怕不是要出现“通货膨胀”了。
金银的数量是有数的,国家又不能随便印纸币,很多时候,就算是想要开采更多的金矿、银矿,也得有这么多矿才成啊!
就算是老朱想要干的事,也不可能都能干成,要么缺人,要么缺银子。
也就是朱英回归之后,才让各部用银子没那么窘迫了。
谁能赚银子,谁就是大爷。
这其实也是朱英成为了太孙之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的原因。
不仅是因为朱英是绝对的正统,也不仅仅是因为朱英手握兵权,同样不仅仅是因为朱英有着不少功绩,更因为跟着他,能让人过上稍微舒服一些的日子。
再是不满太孙亲近“小人”远离“君子”的文臣,也得承认,自从册立了太孙之后,文臣们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
小吏们的日子,同样也舒服了一点。
朝廷给官吏们的福利待遇,较之过去,有了一个不小的变化。
福利待遇落到了实处,给他们发的东西更实惠,也更丰富了。
就算俸禄还是那么些,但发的福利待遇,却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一个提高,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出身没那么好的官吏记着太孙的好。
就连宫里的宫女、太监,亦是能在逢年过节多得一点奖赏。
虽然东西不多,给的银子也不是那么多,但逢年过节都能比过去多一点,这就是太孙带来的变化。
纵然只是“小恩小惠”,可还是让很多人记在了心里。
难道以前那些朝代里的储君,就没人想用这种方式来“收买人心”吗?
大家都不是傻子,用银子来收买人心,这是最简单却有效的方法,谁会不知道呢?
问题是,又有几人拥有大明太孙这样的财力?
别说是给全天下的官吏施恩了,就算只是给一个皇宫里的所有宫人施恩,这就是一大笔支出。
对于储君来说,这样搞一次两次还成,多搞几次,他自己都要穷死了!
没有几个人有大明太孙这样的赚钱能力,手里没这么多银子,自然也就办不成这样大方的事了。
朱英初做时,却不是冲着收买人心去的,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竟是达成了这样的效果。
小景子作为服侍太孙的人,比朱英更早感受到了这一点。
但他乐得自己服侍的主子能够得到天下人的敬重喜爱,只有高兴的份。
看着太孙回来后,有点心事重重的,等到外面开始飘落雪花后,更是望着下雪的天空出神,小景子就猜到了,太孙怕是在担心下雪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小景子想了想,就出去了一趟,再回来时,有两个小太监跟着他,抬着一个简单的烤红薯的小烤炉。
朱英朝他们看了一眼,小景子就笑着说:“太孙您不是昨儿就想吃烤红薯吗?但昨儿太晚了,您又不让奴婢去准备……”
“您现在若是想吃,奴婢这就给您烤几个?”
朱英无可无不可,见状,小景子就亲自给朱英烤了几个红薯。
随着红薯的香味弥漫开来,小景子就叹着说道:“多亏了几个神种普及开了,如今就算是天寒地冻,有了这样的吃食,百姓们也能安心过这个冬天了。”
听到这里,朱英岂会听不出,小景子这哪里是在烤红薯,分明是在劝说他啊。
朱英一想,也是,他虽然来大明时间不短了,但身份回归才几年啊?
就这么短短两三年时间,他做了的事,已是影响到了大明的发展,也让不少大明百姓成功活了下来。
虽然距离他所希望看到的理想世界还远远不够,但当权者既忌讳懒政,也同样忌讳做事冒进,太过冲动。
他是太孙,是大明未来的君主。
若他做事都求一个速成,对大明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欲速则不达。
就算是种庄稼,也要等一个收成的时间,总不能今日栽种下去,就盼着过几日庄稼就能收获了。
这么想着,朱英微微吐出一口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