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第954章 蒸汽动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4章 蒸汽动力(1 / 2)

“好啊,说的好!”

见出身羌族的杨炎竟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刘宏也笑着连说了两句好。

随后,刘宏又向杨炎询问了一些关于内附的羌民生活、教育情况。

早在五年之前,大汉就利用各种优越的条件,不断的向东羌、西羌的贵族头领招募人口,来到大汉做工开发凉州。

时至今日,连同金城在内,共有近二十万的羌民,被段颎或征、或买,分别迁到了陇西、张掖、武威、敦煌一带。

当地官府,也打乱了那些羌民原有的社会结构与生产方式,为部分羌民分配了土地学习耕种,剩余的则是以牧场形式,蓄养牲畜。

这几年来,刘宏也先后派遣了近两千多名通过考核的学子,前往凉州各个府县,对这些羌民进行教化。

如今,汉服,已经成为了羌民的主体服装,像杨炎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也都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汉话,识得一些汉字,大多羌民也摒弃了过去的风俗,开始信仰太平教。

可以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内附羌民的教化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通过对杨炎的询问,刘宏也更加切实的了解到了羌民的教化情况,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后,刘宏看向杨炎,笑着说道:“好,在御林营好好修习,朕相信,你将来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是,陛下!!”

面对刘宏的鼓励,杨炎的声音,也因为激动而变的有些颤抖。

刘宏笑了笑,随后扭头看向一旁的张郃。

“现在河间那边,怎么样?百姓们过的可好?”

“回陛下的话,都很好,种地的百姓们,都分配了自己的土地,三十年只需缴纳五十钱的租金。

再加上这两年免赋税,家家户户都存有余粮,而且在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那些作坊当中去做工,两三年,就都修了新房子,

镇里和县里也都修了学堂,我叔叔家的弟弟,六岁时,就进入学堂开始识字了……!”

张郃自幼便习文识字,并用心的观察着河间的变化。

今日面对天子的询问,他也条理清晰地将河间的情况,详细的说与了刘宏。

“好,不错,百姓们过的好,朕也就放心了!”

听完张郃的介绍,刘宏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的灿烂了,对于能够侃侃而谈的张郃,也多了一些好感。

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果然与常人有不同。

食堂内的一众少年,也满脸羡慕的看着坐在那里陪着天子说话的赵云几人。

吃过饭,刘宏随意对着赵云几人说了几句话后,便在众人的恭送下离开御林营。

回到德阳殿后,刘宏便坐在案牍后,开始处理起了政务。

如今,刘宏要做的不多,只需在内阁与枢密院送来的军政奏章上面批个准字就行了。

刘宏随手拿起内阁送来的一封奏章开始翻看起来。

奏章上的内容不多,就是汇报了一下关于邪马台的情况。

随着近两年,前往邪马台的人越来越多,东莱港口的运载能力,已经超负荷了,许多船只靠港之后,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卸货转运。

因此,内阁提议,在三韩那边租借一块土地,用来修建港口、建设船厂,用以缓解东莱港口的压力。

看完奏章之后,刘宏也开始琢磨起了关于三韩的事情。

按照刘宏的设想,三韩那块地方,肯定是要划入大汉的版图的。

只不过,因为三韩太过老实,不仅没有做出任何背逆之事,反而还将大汉尊为宗主国,年年进贡,诚意十足。

只至于刘宏一直没有一个合适借口,去吞下这块地方。

刘宏一边思索着,手指也不断的轻轻敲击着案牍,发出“哒哒”的声音。

良久之后,刘宏提起朱笔在奏章下方写下了一个“准”字。

随后又在后面写道:着工学院派人,前往三韩修筑道路、桥梁!

对于吞并三韩一事,刘宏倒也没那么着急,先提前做好准备再说。

三韩对于大汉来说,不过就是一个毛毛虫而已,随时可以一口吃下,先留着他们,等什么时候榨干了再说。

随后,刘宏又拿起一份来自辽州的奏章。

奏章上面,向刘宏汇报了关于海参崴港口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奏章上面还提到了袁术的事情。

原来,早在海参崴港口尚未建设之初,袁术的船队就曾于那里登陆,然后转运倭人和奴隶。

直到今年,海参崴港口建成之后,袁术的船队,就成了这处港口最大的客户。

从建宁六年五月月到建宁七年八月的这段时间,光是袁术的船队,就先后从邪马台运送了八万多名倭人奴隶和近五千万两的白银,其运送量比朝廷官方的船队也差不了多少。

可以说,袁术的船队,为刘宏的根除倭人计划,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为大汉的白银流入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通过驻邪马台的使臣传信,如今的袁术,坐拥邪马台国以北两个部落,其势力远超卑弥呼的部落。

“呵~,这个袁术还真是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呢!”

想起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