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朱寿脸上瞬间露出恍然之色。
果然!
这糟老头子当年之所以下旨禁海,哪是为了防范方国珍之流?
明摆着是为了从天下士绅豪族的手里,收回朝廷的铸币之权!
他顿时长叹了一口气,凝眸看向了朱元璋,说道:“是啊!”
“孙儿原本始终闹不清您老为何要禁海,可孙儿去了一趟锦衣卫案牍库,这才明白您老意欲何为!”
“孙儿就说嘛,以方国珍之流,都是您老的手下败将了,您老立国,又岂会怕他们进犯我大明海疆呢?”
“您老海禁,果然另有深意!”
闻言,朱元璋脸上涌起一抹不屑,淡淡地道:“方国珍?”
“此贼,连张士诚都不如也!”
“咱朱元璋岂怕了他在海上为寇而作祟?”
“咱要收回铸币之权,当师出有名,用此贼为借口而行海禁之举,已是抬举他了!”
一下子,朱寿瞬间陷入默然。
洪武皇帝朱元璋下旨海禁,常被后人耻笑唾骂!
可他老人家真的错了吗?
不!
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海禁是最好的办法!
否则,朝廷国库金银储备不足,偏偏士绅豪族不断从海外走
私回金银而不缴税,长此以往,铸币权定是旁落!
到了那时候,士绅豪族说一斗米卖五两银子,百姓也得捏鼻子吃亏!
不出十年,大明天下定是大乱!
唯有海禁,先断了士绅豪族海外走私而富门户之路,才可一步步化解此困局,进而夺回朝廷的铸币之权,平衡天下物价!
而此时此刻,朱允熥听完之后,沉吟了几下,也露出一副恍然大悟之色,忙不迭地问:“皇爷爷!”
“正因如此,下旨海禁之后,您老这才又下旨发行大明宝钞?”
“此举,也是为了收回我大明朝廷的铸币之权?”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脸上带着深深的痛恨,缓缓说道:“哎……”
“咱也是没办法啊!”
“元廷被咱打回了草原,可也带走了无数金银,偏偏天下士绅宁可把金银埋在地里几百年,也不为大明所用!”
“咱再不发行宝钞,断绝市面上的金银流通,都不用几十年,恐怕十年不到,天下皆造反!”
说到这,他凝眸看向了朱寿,脸上充满了欣慰以及无穷的希望,笑道:“多亏了你大哥!”
“不光给咱带来了新制宝钞,还给朝廷献上了遍布金银的天下万
国舆图!”
“有此舆图,朝廷徐徐图之,便可彻底掌控铸币之权,到了那时候,下一代大明天子便可真正的放手施为,令天下大治!”
“寿儿!”
“我大明国势之尊,可否远迈汉唐,可就全靠你了!”
不料,朱寿听完之后,想也不想,立马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呸!”
“皇帝?”
“狗都不当!”
一下子,朱元璋、朱标父子,甚至是旁边的燕王朱棣,脸都绿了。
兔崽子!
这话是几个意思?
眼看势头不对,朱允熥吓得面色一凛,赶紧岔开了话题,忙道:“大哥!”
“咱们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说白银之战的事吧!”
“弟问问你啊,给了天下万国舆图之后……”
“你命马和下西洋,也是为了帮皇爷爷收回铸币之权?”
朱寿回过神来,重重点了点头,道:“没错!”
“大明本土的金银,大半在士绅豪族之手,本少爷再稳定大明宝钞也没啥大用!”
“毕竟,老头子定得乃是史上最低的农税!”
“倘若农税偏薄,又收不上商税,偏偏又赶上无金银以充国库,不出十年,新制宝钞纵是推行天下,也照样要贬
值!”
“正因如此,那就以朝廷之名,亲下西洋而收拢金银回大明本土!”
“唯有如此,朝廷才可始终掌控宝钞发行的命脉,而锚定一国之信用,不令其贬值!”
说罢,心里止不住涌起一个念头。
史书之上,永乐皇帝难道真是为了出海找建文帝以及宣扬大明天威,而命郑和下西洋?
错!
其根本之因,乃是永乐皇帝也跟洪武皇帝一样,发现铸币权旁落,于是命郑和下西洋,开创汉人航海之壮举!
要知道,以史书记载,郑和所坐之宝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足五十四米!
若是换算成当今之排水量,足以高达两千五百吨!
下西洋之出海,两百余宝船随行,水师、医官逾两万!
就算是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甚至是宣扬大明天威,至于命这么多人出海?
永乐皇帝傻吗?
朝廷钱多烧得慌?
说白了,永乐皇帝正是打算凭借下西洋,如大宋一般,为大明开创、建立出一条持续输送白银回本土的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那时,便是卖货拉白银回来,拉货出去接着赚白银,以此夺回铸币之权!
不然的话,哪来的银子支撑永乐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