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宁无恙念完诗,再次对着王学子抱拳一拜。
“王兄,承让了。”
比诗很复杂。
因为题目繁多,要求不一。
比诗也很简单。
因为高下立见,谁快谁赢。
叶昌隆见宁无恙几乎没怎么思考便脱口一首诗,几乎怀疑自己产生了幻听。
无法接受一个被人人诟病的大草包,居然是一个大才子。
叶通判看到宁无恙游刃有余的模样也吓了一跳,宁无恙滴水不漏他看不透,便朝着宁峰看去。
只见宁峰除了一脸骄傲,并无吃惊的反应,心中猛地一沉:不好!
他还记得当初宁无恙当初射破校场更鼓时,宁峰是如何暴打的。
宁峰的自豪之情作不得假,这宁无恙哪怕不是真正的诗仙,也必定是有真本事的!
“这、这……宁无恙这么快就作了一首《绝句》。”
“这首《绝句》我没读过,你们读过吗?”
“没有……是他现做的,还是背的诗仙的其他没卖出的诗?”
学子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宁无恙为何能这么快,作出一首朗朗上口的七言绝句。
唯有比试者本人的王学子,在重新默诵了一遍这首《绝句》后,茅塞顿开,脑中豁然开朗,也浮现出一首新作。
虽不如这首《绝句》,但也比他以前所作的诗篇强上许多。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此简单却又如此不凡,宁公子,我认输!”
真正的学子,绝不像叶昌隆那般,只想着利用诗词一道来为自己穿金戴银。
王学子拱手作揖,对着宁无恙深深地鞠了一躬,抬起头来,却话锋一转:“但我只能承认你赢了我,无法承认你是那位诗仙。”
碰到这么较真的对手,宁无恙给予了他最大的尊重。
那便是没有再来几首即景小诗,直接虐到王学子诗心崩坏。
“王兄,有机会以后再切磋。”宁无恙看向其他跃跃欲试的学子们:“还有谁想与我比试一番?”
“我来!”
又一位模样清秀的学子走上前。
学子姓林。
互相见礼后,便抛出一题。
“夏日荷花。”
字越少事越大,题越宽越难赢。
因为如此一来比的便不是谁作的诗最贴题,而是谁的最好。
林学子有把握,哪怕宁无恙有备用的相似题目的诗稿,他也能凭借绝佳的内容赢下这一题。
他不相信宁无恙是诗仙。
自然也就不相信宁无恙能够每首诗都像诗仙所作那般出彩。
“就这四个字吗?”
宁无恙那熟悉的问话方式,听得林学子忍不住笑着反问:“若我说是,宁公子便会像方才一样,马上赋诗一首?”
“谁知道呢,要不你说说看?”
宁无恙一副浑然不在意的模样,像是不知道他出题的深意,这让林学子更加坚信自己能赢。
林学子十分痛快地点头:“是,夏日荷花,就这四个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宁无恙抱拳一拜,笑容自得。
“林兄,承让了。”
果然普通学子和名扬江南的才女出的题目不可同日而语。
宁无恙昨天写那十首诗时好歹还在回家的路上思考了片刻。
但眼下这些学子们出的题目,因为他们自身也要作诗的原因,导致很简单。
或者说,极其简单。
几岁的孩子也可以张嘴就来,并且知道它写的是什么,写得有多美。
“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能传承千年,甚至更久远而不衰落的魅力了吧。”
宁无恙喃喃自语着,由衷地感谢他曾学习过、背诵过。
此时借助着先辈们留给他的文化遗产,方能够在此时此地此景,如此自信从容。
林学子听完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眼前不由浮现出那片接连天空的荷花池,在朝阳之下熠熠生辉,就像站在他对面意气风发的宁无恙。
那股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底气,让他输得心服口服,但他不明白:“你为何能这么快便作出一首新诗?”
还是如此脍炙人口的佳作!
莫非,宁无恙真的是传闻里的诗仙吗?
“我作得出便是作得出,没有为什么,林兄若是认输,可让不服输的再上来比试一番。”
林学子自然认输。
可其他学子眼见宁无恙作诗比他们背诗还要简单,哪个还敢贸然上前,反倒全部后退一步,再没有了方才面对宁无恙时剑拔弩张的意味。
此时,再输给宁无恙,也不算丢人。
可谁明知会输还会自讨苦吃?
叶昌隆见状,心里暗骂这群废物学子们,将视线定格在柳晴芳身上。
此时的柳晴芳,终于重新审视在她心目中,一直是大草包形象的宁无恙。
宁无恙本就生得俊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