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遇到顾大夫,是顾母最大的欣慰,顾大夫这个人,性情洒脱,医术高超,跟顾母的二哥是好友,那时候顾母才是十来岁的小姑娘,顾家这位二少爷呢,则是一个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顾母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跟顾大夫成为好友的。 顾母的祖母年事已高,病了之后请了几位大夫都没有看好,顾家的二少爷就请了顾大夫去看诊,顾大夫三剂汤药就治好了顾母的病,被顾家尊为座上宾,后来,顾大夫跟顾母的二哥一起出了门,一直到全家人准备回老家,顾母没再见过这位二哥。 想到这些往事,顾母心中无限伤感,一晃眼就是几十年的光阴,那个天真的小姑娘都成了孩子的祖母,这么多年,顾母跟顾父一直忙着养家糊口,忙着照顾家中的老少,日子最艰难的时候,顾母三天没吃饭,差点饿死了,一直到今天,顾母闲下来了,就开始琢磨自己能做什么能挣钱的营生。 顾母想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什么能够挣钱的手艺,书倒是读了很多,只可惜她那个时候,因为要隐姓埋名,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顾家对外的说辞是,顾母是顾父回来家途中捡回来的孤女,家中亲人在省城那个很著名的战役中都去世了。 那个年代,像顾母这样,流离失所家中亲人因为战争而去世的人很多,顾父后来跟顾母成了亲,两个人就在顾家村这个地方安顿下来。 顾昉 端着做好的饭进了房间,顾欢颜则是把炕桌放好,看着放在炕桌上那个已经看不出本来面貌的炒青菜,顾母感到挺欣慰的,顾昉这个孩子,虽然看着不定性,但是却是个很暖心的孩子。 顾昉不好意思的对顾母说:“娘,我今天炒的这个菜不是很好,不过你放心,等我以后好好的练一练,总能炒的很好吃的。” 顾欢颜觉得,现在的顾昉,有些画饼的嫌疑,但是顾母听了心情好,心情好了,对病情有好处,顾欢颜也就对着顾昉一个劲的点头。 吃过饭之后,顾欢颜就蹲在院子里给顾母煎药。 一个正好能够放上煎药的砂锅的黄泥做的炉子,厨房里面有一袋子木炭,顾欢颜找出来之后,点着火,就认真的盯着煎药的砂锅。 顾母却是不知道,顾昭给顾母写信很隐晦的说了他那边的事情之后,就给顾时也写了一封信,顾昭想在城里给父母买一个房子,把顾母还有孩子安置好,他三个孩子,一个都不想给郑秋意,这不到一年的事情,让顾昭看明白,郑秋意这个人,对待自己的孩子,都不如对待娘家人来的实在。 既然郑秋意已经有了外心,顾昭就想快刀斩乱麻的把这些关系处理好,顾昭已经有了确切的证据,郑秋意跟她班里一个学生家长有了首尾,顾昭隐忍不发,为的就是能够把事情提前做好准备,不给郑秋意一点机会。 顾昭已经托了战友帮着在一中附近找 房子,而且找一个大院子,房子要多一些,最好是能带着门面房,让顾大夫来到这边之后,能够有个开中医门诊的地方。 是的,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顾昭有了请顾大夫跟孩子们一起来城里的想法,不单单是顾欢颜要跟着顾大夫学习医术,还有顾松,那么有习武天赋的孩子,不能就这么埋没了,既然顾大夫能够把他教导好了,为什么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呢? 房子不好找,但是也不是找不到,顾昭的战友很快就给顾昭回了信,说距离一中步行十分钟路程的地方,有一个临街的大院子,主人因为要在省城买房子,就想要把这个已经好些年没有住人的院子给处理了,不过因为地方大,价格上有些高。 顾昭就起了找顾时借钱的想法,顾时接到信,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因为他自己工作太忙回不来,直接给顾昭汇了五千块钱,让顾昭买下房子之后,把房子好好的休整一番,不单是给顾母还有家里的孩子们住,就是他们兄妹回去,也能有个住的地方。 人家房子要卖一千块,这是个很高的价格,院子里的房子基本上都要重新翻盖,可是那个地方实在是大,顾昭趁着出差,去看过,坐北朝南的房子,前后院,前院正房四间,后院正房也是四间,还有个西跨院,顾昭看中的是,前院面积实在是大,得有两百个平房,后院也是一百多个平房,房子都是青砖黑 瓦的房子,地基打的也好,修整的时候,只要把房顶房梁重新换一下就好。 顾昭也没有跟顾母商量,直接去学校找了顾父,带着顾父来看过之后,留下钱就走了。 顾父一脸的呆愣,但是还是找了时间去跟房主过了户,然后就是托人找修房子的,就像顾昭临走之前说的那样,最好是冬天顾母跟孩子们都搬过来,他最近就要跟郑秋意办手续,顾征跟顾松在这里,还能少受村子人的非议。 顾父那几天过的是如坐针毡,大儿子要离婚,还跟三儿子一起给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