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领命而去,苏烨则回到了自己的案前,深知接下来他需要制定更周密的计划,以应对这场波及整个王朝安稳的风波。
在紧急召集的会议上,苏烨面对的是各怀心思的六部尚书。
兵部尚书轩辕鸿硕迫切希望能够亲自率军出征,以直接的武力解决付开山的威胁。
吏部尚书刘剑屏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与付开山的直接冲突可能会导致帝国内外皆受损,反对冒这个险。
礼部尚书候温对这突如其来的联盟表示出了难以置信,对兵部尚书的建议也表现出了迟疑,毕竟付开山的军力不容小觑。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苏烨却突然提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观点。
他的语调充满了自信:“诸位慢着,我们或许忽略了一点——魏明元的败局未必是结局。他是个老谋深算的将领,我敢肯定他不会就此甘心失败,他一定有备而来,正等待着机会反击。”
这一观点让在场的尚书们都不由自主地沉默了下来。
苏烨的话让他们开始重新评估局势,这不仅仅是一场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和耐心的考验。
苏烨继续说道:“兵部尚书的勇气值得敬佩,但我们不能仅凭勇气作战。吏部尚书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我们确实不能承担两败俱伤的后果。我的想法是,我们应该稳住阵脚,同时密切观察魏明元的动向,寻找合适的时机。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确保内部稳固,外部的压力我们暂时可以通过外交和情报收集来缓解。”
苏烨的这一串分析和指示,显露出他的冷静和深谋远虑。
他没有被局势的紧迫性所牵扯,而是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寻找着最佳的解决方案。
“监察司的凌波,目前如何监控着南族部落的动向,同时我们需要更多关于付开山和兰陵王行动的情报。此外,还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说我们的外交途径,或者是通过其他部落的力量——去影响局势呢?”
苏烨转向参会的其他部尚书,期待他们提出可行的方案。
这个时候,尚书们意识到,他们需要超越常规的战略思考,每一个决定都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
苏烨的领导下,他们开始集思广益,探讨所有可能的选项,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苏烨的策略是巧妙的,他没有直接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
通过下旨使付开山和兰陵王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以及通过调动魏明元使他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削弱,苏烨实际上是在玩一场心理和政治的游戏。
兵部尚书轩辕鸿硕的疑问是实际的。
在他看来,付开山和兰陵王已经联合起来,表现出了足够的力量和野心,而魏明元虽然被击败,但仍然不容小觑。
旨意这样的政治手段是否能够奏效,是个未知数。
苏烨回答道:“这些旨意并不是真的期待他们会服从,而是为了在他们之间播下猜疑和分歧的种子。付开山若是对兰陵王发起攻击,即便不成功,也足以让他们的联盟产生裂痕。而魏明元,如果他响应旨意去攻打淮南王,即使他不从,也会让外界认为他仍然是朝廷的一份子,这对于他恢复力量、重整旗鼓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在暗中可以继续支持他,让他成为我们对付付开山和兰陵王的一枚棋子。”
这一系列的决策显示了苏烨不仅仅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才能,更在政治谋略上也有着高超的手腕。
他的计划是在不同层面上同时进行,动用了外交、心理战以及政治策略等多种手段,以最小的代价撼动对手的联盟和士气。
在场的六部尚书听罢苏烨的计划,不禁对他的智慧和远见表示钦佩。
他们意识到,尽管局势复杂且充满变数,但在苏烨的带领下,他们有可能以一种更加微妙和安全的方式来解决眼前的危机。
苏烨的这一系列部署显示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深远考量,不仅关注眼前的危机,还着眼于科技和基础建设的长远发展。在众多紧急事务处理之后,必须立即着手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挑战。
首先关注灵魂星族的安置工作,表明苏烨重视新融入国家体系中的异族,并希望他们能够迅速融入。
灵魂星族的千里传音之术的使用,是苏烨希望利用这一独特能力来提升监察司的情报收集和传递效率。
凌波的回答则反映出苏烨的这一策略已经开始实施,预计未来情报工作将更加高效。
对于工部尚书楚维才,苏烨提出的要求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进步。
他不仅要求帝国的主要道路都用刚研发成功的水泥铺设,还要求在海军上应用新发明的蒸汽机。这两项技术的实施,无疑将大幅提升帝国的交通和军事能力。
苏烨提出的水泥路建设将大大提高交通效率,促进贸易和资源的流通,而蒸汽机的成功发明和应用,则是一项革命性的进步。
铁甲舰的打造和蒸汽动力的应用,将让帝国海军在战术和战略上都拥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在远洋能力和快速机动上。
通过海路攻击南族部落是苏烨的一个大胆计划,这不仅展示了他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