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其他类型>智脑成精,军师登基(基建)> 第121章 第121章 二合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第121章 二合一(1 / 4)

报刊的第一次发行,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百姓们看着报刊上的数据,得知不仅自家丰收了,全天下都一起丰收了,每家每户都有充足的粮食,国库也被填满了,不由得对国家更信任了。

阴霾扫去,看向新的远方。

在各地,国家统一发行的报刊,甚至被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用处。

比如同一个村子的人共同买一份报纸,完了之后,就可以拿它当做认字的教材。

上过扫盲班的人当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上扫盲班的人,也能通过报纸认识几个字。

报纸上面的内容是关系到自己的,什么亩产多少斤,平均每家每户有多少存粮等等。

村民们别的事情记不住,但是对这种事情几乎是一听就记住了。

时不时过来看一眼,然后再根据脑海中的内容,将上面一个个字都对上,每每读完一遍,脸上都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他们现在居然有这么多粮食了!

对于科举考生来说,这份报纸就更有用了,原本只关注固定板块的考生们,当终于研究透彻之后,才有心思和精力放到别的板块。

这一看,这不就是典型素材吗?

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有,有陛下的才智和伟业,也有一些能臣的政绩,还有天下百姓中发生的典型事迹。

写文章讲究旁征博引,这些前不久才真实发生在大家身上的事情,往往是最有感触的,说不定还正好是判卷考官自己的政绩,或者是他也欣赏的事情。

“听说这上面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是专门请大儒来定稿的。”

“这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旁的书籍写书的人怕是都没有他们厉害,咱们都学了那么多了,报纸虽然纸张用的脆薄,但是价格简直是太便宜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少了,每周才出一次,要是能天天出就好了。”

按照原本的识字率,报纸是不可能卖得这么好的。

但是扫盲班开了一期期之后,在百姓中,起码还是有了一两成的识字率。

因为是官方发行,还有城静枫这块活字招牌,加上几乎每一个板块后面都是有名有姓的人,所以百姓们都对报纸很信任。

朝臣们也都没有想到,报刊的效果会这样好。

仅仅是一张纸,上面印一些功绩、成就、文章、展望之类的东西,就能一下子引起全天下的讨论。

金銮殿上。

连子明作为户部尚书,首先站出来汇报道:“第一次报刊发行数据已经全部统计完毕,共计销量一百三十万份。虽然一开始开销确实很大,但是若能保持下去,再来一次,原本投入进去的本钱就能全部收回。”

朝中臣子们听到这个数据,都有一瞬间的愣神。

要知道在人口鼎盛时期,大雍朝也才只有不到三千万的人口。

被旱灾、饥荒、蝗虫这么一闹,现在大约之后两千万左右的人口了。

若是真的卖出去,一百三十多万份的话,相当于全国上下每二十多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报纸。

还有盈利,三文钱一份的报纸,居然还有盈利的余地?

听户部的语气,报纸的盈利似乎还不低。

城静枫坐在龙椅上,连子明说的数据一连串涌进耳朵里。

盈利是当然会盈利的,全国人民一人一文钱,总的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

宰弘济这个负责筹备的人也没有想到,最后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么高。

只是隐隐有种感觉,因为在第一批发行的报纸迅速被抢空之后,几乎是各地都紧急加印了三到五次。

他能感觉到,不少人看他的眼神都更热切了。

之前被他找的写文章上报纸的几个人,现在一见到他,脸上都是和煦的笑容。

是啊,自古青史留名得又能有几个,而且都还是人死道消之后的事情了。

自己写的文章,能被一百多万人看到,再经过百姓口口相传,几乎就是全天下人都知道了你,这样的诱惑,可一点也不比青史留名小。

甚至连他都有些心动了。

百官们也纷纷真心夸赞。

“这个报刊好,有利于团结民心。”

“若是朝中有什么大的政策改革,也能用报纸很好的引导舆论,更是有助于一方安定。”

“也有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现在好多人都在讨论报纸上面的《定国赋》”

看到了效果之后,大家对报刊的事情更加上心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越来越多有名望的人,都愿意通过报纸刊登自己的文章和见解。

城静枫和宰弘济两人一起把关了第二次稿件的内容。

这一次主要还是偏向歌颂盛世,建立权威性。

通过有名的大儒,有实践性可能的干货,还有已经实现的成就等等方面,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一个高大的形象。

——报刊上内容就是权威的,肯定是对大家有益且真的很有用的。

权威的建立,能吸引更多的人买报纸,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稿,一起建设出更好的内容。

仅仅两次,发行报刊,不仅将国库起初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