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 你老糊涂了吧,如果我想杀周安,只要让他在后宅里得个风寒, 人就能风声无息地去了,怎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动手?”
成国公皱着眉转移话题道。
有人一想,哎, 也对啊。这周少爷本来就住在成国公府, 想要给他来个意外,简直太容易了,成国公府干吗要授人把柄当着众人面动手呢,而且还是成国公世子亲自出手。
太不合常理了。
“在你眼里周将军之子已经跟个死人差不多了,毕竟, 周家的家财已经到了你手了嘛, 自然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这自然也落入了令公子的眼中, 上行下效嘛,只不过你没想到, 你还没来得及下手,令公子先玩脱了,直接把周将军仅存的遗孤踹入湖中。”
“我对周将军之子一直是视如已出。你这是诬蔑。”成国公道。
“呵呵,我就问你, 刚才我说的那二十万两银子的财产,是在谁的名下?”王老大人又道。
“自然是我的名下。不过也只是帮周家暂时保存罢了。这些安哥儿也是知道的。”成国公不想承认也得承认了。契约分红契和白契,红契是在衙门有留底的,如果丢失,可以到衙门进行补办。但是白契就不成了,谁拿着契书财产就是谁的。这些产业可不少,成国公自然不想多生变故, 因此,都上的红契。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在帝都府都是有记录的。容不得他瞎说。
大殿上的群臣都不说话了。
这时候,大家望向成国公的眼神就有点意味深长了。刚才这话,几乎是不打自招啊。
刚才还说二十万两银子保存得好好的,让他回家去取,又说丢了,现在又说二十万两置了产,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成国公谋夺周家家财,在大家眼里,几乎就是实锤了
怎么,用周将军之子的名字就不能保存了吗?只要是红契,丢失照样可以去衙门办理。如果怕他人小被人糊弄,只要把契书保存好了,成年之后再交给他就可以。哪有写成自己名字的。
你成国公弄成自己的名字,分明就想着据为而有嘛。说别的都没用。自古以来,但凡把人家的家财换了名字的,就没想着还的。
大殿上站着的,要么是科举中的佼佼者,经过多年宦海沉浮凭实力站在这里的,要么,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才走到今天 ,就是承祖荫的,大多数也是在经历了家族不少的明枪暗箭才得到这个位置的。
大家都不傻,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心里也都明镜似的。
嘿,光天化日的,你成国公就敢睁着眼睛说瞎话。
大家甚至都懒得去跟成国公争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真下场去和成国公辩一辩,估计成国公也就是那转着圈的一句“是帮周家暂时保存的”。你不管说什么,他可能就是这一句话,然后用魔法打败你,弄得你头皮发麻。
说白了,跟这种不讲理的人,辩不出什么来。
翻遍史书,也没见过几个谋了别人偌大家财后不灭口的。不然,斩草除根这个词怎么来的?不灭口等着别人来报仇啊?
先是周将军意外身死,然后就是周将军遗产被夺,独子遇害………细思极恐啊。
当然,对周将军来说算意外,对成国公来说,是不是意外就不好说了。搞不好就是你成国公事先策划好的也说不定啊。
这时候,有人又想起了前阵子关于成国公身世的传言。………无风不起浪啊。
其实在最开始王老大人质问那二十万两银子去向的时候,成国公直接说替周家置了产,虽然是写的自己名字,但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到时候可以说周安年纪小啊,让人不放心啊,谨慎起见啊,借口嘛,想要找,总是有的。
可谁让成国公一开始就死鸭子嘴硬呢。最后自己把自己卖了。
“请陛下治成国公谋夺周将军家财之罪!周将军乃国家栋梁,为国家身经百战,最后以身殉国。如今,却落了个断子绝孙的结局,请陛下为周将军主持公道。”
王老大人又道。
“请陛下为周将军主持公道。”翰林院掌院李大人也出列附议道。李大人觉得成国公办得这事儿实在是不体面,他有必要帮他体面体面。
“请陛下为周将军父子主持公道。”刑部刘尚书也出列道。这事实在是让人没法说,成国公也真是的,做缺德事还让人抓住了马脚,这是证据确凿啊。不给成国公治罪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请陛下为周将军父子主持公道。”曾经驻守北疆十多年的章老将军也出列道。他也是少时从军,在边关驻扎了多少年的,知道边关将士的艰辛。特别是像周将军那样由小兵一步步做到将军的,期中经历了多少艰险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为国戍边多年,为国有功的将军,理应得到朝廷的善待,而不是任由他的遗孤被人害死还没个说法。看到周家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