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其他类型>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 104、第一百零四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4、第一百零四章(1 / 2)

听闻巧姐与平儿要回家, 刘氏颇有些意外,道:“怎么不多住几日, 可是有哪里招呼不周?”

平儿忙道:“哪里的话,这些时日多承府上照看,衣食住行处处体贴,再周到不过了,只是如今李家也不敢再闹事,我们也该回去了。“

巧姐也道:“叨扰府上许久,心下已十分过意不去, 家中还有不少活计要做,也该回去了。”

刘氏苦留不住, 亦不好相强,只得罢了。

巧姐与平儿又到黛玉处辞了行, 便回房打点包袱, 刘氏又叫人收拾了些吃食点心, 方命婆子好生送了回去。

没过两日便是九月初三, 正是林如海忌辰, 黛玉早就命人在城外寻了一处清净庵堂做法事。

这日一早, 黛玉便换了素衣孝服, 收拾好了香烛祭品,带着婆子丫鬟去了庵堂。

那庵堂就在城外不远,清幽僻静, 坐车也不过小半个时辰的功夫。庵中大都是年高有德的比丘尼,十分干净。

做完水陆道场, 又礼佛拜忏,将先前抄写的数十卷经书在灵前供奉祭灵后焚了。

待忙完,回城时已近日暮, 黛玉正坐在车中想着林如海夫妻的音容笑貌出神,忽然马车摇晃了一下停住了,接着外面一阵喧闹声传来。

黛玉回过神,微微蹙眉,微掀起车帘一角,从纱窗中往外看去,便见前面路旁围了许多人,有衣衫褴褛的妇人抱着孩童跪地乞讨,还有好些头上插着草标自卖自身的,男女老少都有,最小的甚至还不会走路,皆是饱经风霜,衣不遮体,面上满是愁苦。

几个跟车的婆子忙下了车,两个去前面查探情况,另两个则到了黛玉车旁,道:“姑娘,前头人多堵住了去路,只怕要稍等一会子。”

黛玉心不在焉应了一声,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人,迟疑问道:“这些都是难民吗?”

那婆子答道:“是,据说是从山东那边逃荒过来的,没地方吃饭,又找不着活干,只好卖身了。”

黛玉虽知今年各地灾情严重,却也没亲眼见过,今日见了这番情景,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尤其看见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的小女孩儿头上插着草标,懵懵懂懂跟着母亲跪在路旁,心下越发难受,低声道:“难道朝廷不管吗?”

那婆子闻言叹气道:“这两年旱涝频发,好些地方都造了灾,朝廷便是想管也管不过来。

这还算好的,听说山东那边不知饿死了多少人,尸骨都快堆成山了。”

黛玉听了,心中越发沉重,她每日锦衣玉食,外面却有这么多人连活着都不容易。

另一个婆子素知黛玉性情,劝道:“姑娘也别难过了,这也是没法子,这样的年景,大家都不容易,虽说卖身后没了自由,但至少能吃上饭,不管怎样,能保住一条命已经不错了。”

黛玉沉默不语,婆子虽说的委婉,但她已不再是当初不知人间疾苦的小姑娘了,这些年也听说过不少事,卖身并不只是明面上那么简单,尤其是那些女人和孩子,能卖身成奴还算是好的,最可悲的是沦落到那些见不得人的去处,一辈子就这样毁了。

想到此处,黛玉又看了一眼那几个衣衫褴褛的妇人和孩子,终究不忍心,叫了婆子近前吩咐道:“去将那些妇人和孩子都买下来。”

婆子闻言一愣,犹豫道:“姑娘是说都买下来?这里头女人孩子少说也有二十来个,真买下来只怕要花一二百两银子。”

黛玉道:“无妨,正好今儿带了些银子出来,这点银子还拿得出来,你去跟鸳鸯要,就说是我的意思。”

婆子虽然不解,却也只得应了,想了想又迟疑道:“买下后都带回家么?”

大户人家的奴才大多都是家生子,便是外面买进来的也都是身家清白,调.教个一年半载,观察品性与能力,确定没问题了才会给主子们用。

黛玉也明白她的意思,沉吟片刻,道:“送去城外的庄子上罢,交给杜山叔和杜婶安置,也不必特意优待,看着派些差使便是。”

这杜山是林如海自幼随身的小厮,妻子是贾敏的贴身丫鬟,都是林家的老人,林如海去后便跟着老管家一起在暗中打理黛玉的田庄商铺。

自从老管家知道黛玉搬了出来,便打发了林家仅剩的两房家人进京。

黛玉的那个小庄子是早些年王珣为她置办的,这几年她又陆续添置了些田地,如今已经有五百多亩地了,都是杜山夫妻打理。

那田庄离得近,夫妻俩隔三差五便给黛玉送些新鲜的瓜菜与鲜肉鱼蛋过来,十分方便。

杜山夫妻俩为人精明,又忠心耿耿,有他们看着也不必担心会出什么岔子。

婆子答应着去了,自去料理不提。

黛玉心下稍安,只是这办法还不大周全,难民只会越来越多,那庄子上也不可能一直这样收留妇孺,人数少时还没什么,人数多了可就是个大问题。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人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