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都市言情>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第29章 隋版文娱文抄公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隋版文娱文抄公(1 / 4)

三日后,李昭和柴绍回门,唐国公府摆了一场盛大的回门宴,把能叫来的李氏宗族成员都叫来了。

李昭和柴绍拜见了独孤老夫人、李渊和窦夫人,又与李氏宗族其他人见礼。

之后李建成带着其他李氏宗族已经年过弱冠的人与柴绍喝酒聊天,李昭去后院找到了李玄霸和李世民。

"大德,你的词阿姊谱好曲了,听一听?”李昭取出琵琶,“不许跑。"李玄霸叹气: “我没打算跑。还有,阿姊请继续叫我三郎。”

他是真想跑,因为阿姊弹琵琶,肯定会让他和二哥合奏。

隋文帝认为“正声”之外的音乐都是亡国之祸,不好乐技,遣散大部分乐人回民间。但杨广热爱所有的音乐,裴蕴为杨广搜集了三万余乐工入宫,为杨广创作和演奏音乐。

隋朝上层本就还带着鲜卑习惯。北朝有人将西域弹拨乐器和传统琵琶融合在一起,改良成既可以弹奏传统清商调,又能兼具西域风格的新式琵琶。

隋朝上层贵族都对新式琵琶十分喜爱。虽然隋文帝不喜欢,也不能阻止隋朝上层贵族热爱新式琵琶。

杨广自己放开享受音乐后,隋朝上层贵族不用藏着掖着,新式琵琶与琴一样,成为上层社会必修才艺。

李玄霸和李世民在五岁开始启蒙的时候,就开始学琴和学琵琶。李世民性情活泼,喜欢所有能动能响的娱乐,李玄霸就对乐器兴趣不大。

再者李家除了他之外无论男女都喜欢音乐,只要乐声一起,他这里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一群后院女眷奴仆一起奏乐。

吵,累。

但阿姊回门,这面子还是得给。李玄霸把脸皱得像小老头,慢吞吞给琵琶调音。

李世民已经横抱着琵琶,弓步向前“啪嗒啪嗒”弹起来,边弹边仰头嗷嗷嗷,非常像后世那些拿吉他装逼的沙雕小男生。

李玄霸看着二哥的沙雕样,真想把这一幕画下来,给后世他的铁粉们看。他的营销号又有新的唐太宗素材可以用来黑一波了。

隋朝的谱不是通用乐谱,而是用文字记录,针对每种乐器的指法。

这样的乐谱不好传世,音阶和节奏后人都无所得知,所以有“古曲无法完全复原”的说法。后世复原的古曲都是新的编曲,一张古曲谱能编出无数种乐曲。

/>李玄霸虽然前世没多少音乐素养,简谱符号还是认识的。他一边跟着指法练琵琶,一边琢磨等以后当闲散王爷后,要不要给后世音乐界做点贡献。

这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他只是想一想,说不定长大就忘记了。

如今的曲谱虽然难以传世,但很适合教授乐器。李玄霸和李世民对着曲谱练了一刻钟,就能把曲谱弹出来了。

李世民笑道: “阿姊谱的曲真好听,若传出去,肯定会传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板着脸道: “现在不能在外人面前唱。会影响阿姊的名声。”

李世民脸一垮: “我讨厌名声,动不动就名声名声,真烦。”

李昭笑道: “没关系,我关上门自己唱。不过虽不能唱这首词,等曲谱好之后,一定会有许多人新填词,三郎的才名仍旧会传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道: “谢谢阿姊。”

这正是他想到的职业规划路线,阿姊要帮他完成第一步了。整理了他会背的诗后,李玄霸头疼地发现,诗不够用。

满打满算,他就会背百余首诗。若要符合人设,能用的就更少。而且唐朝之后的诗,可能韵脚与唐朝不同。现在他年幼,可以用“才学诗所以韵律不规整”勉强糊弄过去,但长大后就不行了。

隋唐重诗,就是高官若不喜诗词都会被人排挤。如唐朝大臣杨纂,身居高位又是能吏,就因为不喜作诗,被斥责不懂风雅,被同僚鄙夷。

李玄霸也试过自己写诗,但天赋实在不行。每次聚会都作诗,李玄霸可没有那么多诗做。

如何不让其他人邀请他作诗呢?李玄霸思来想去,趁着魏晋遗风未过,给自己打造一个标新立异的“狂士”形象。对外说“我不喜作诗”,多作词,偶尔作一两首诗展现自己的才情。

后世“诗词”并列,好像词与诗一样都是“传统文学”,其实不是。“词”全称“曲子词”,是从市井开始流行的“流行通俗歌词”。

民间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曲子词;隋唐开始发展,如《河传》《杨柳枝》原本就是隋朝的民歌;到了盛唐,大量文人参与创作曲子词,文人词兴起;北宋厚积薄发,造就了“宋词”的辉煌。

“词牌”的平仄规定,其实就是“古乐谱”。先有了第一首词曲,传唱度上去后,其他文人跟着这个乐谱继续填词,然

后形成了一个“词牌”。用后世比喻,就是“翻唱填词”。

如《满江红》就是柳永创的新调。柳永少年时是青楼常客,乐工每谱了新曲,都会找柳永填词。新曲流行后,文人们跟着填词翻唱,《满江红》的词牌才流传下来。

现在正是词的草创阶段,词牌很少。李玄霸随便从后世拿出来一首词,都是“新曲”,平仄韵脚都是他说了算。如果词中有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