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稳着来,走的太快,会打乱现有的社会结构,还有可能引起野心家的觊觎,一定要慢慢来。
端亲王背着手儿,在室中踱来踱去。
这个工程,太大了,时间金钱精力上都是耗费巨大。
晏时玥等了片刻,知道这个决定很难下,也不催他,就起身走了。
她先忙自己的事儿。
她跟承圣帝商议之后,放出风声,说上书房
的几位小皇子和世家公子,喜欢各地的民俗诗歌,想借此了解各处的风物人情,浅显流畅者为佳。
然后又叫许问渠写了一首做例子。
关键就是特色,体现当地的特产、风俗、风景种种。
然后她又找了个日子,与许问渠几人,一起宴请了几个她挑中的作者,让他按她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改好了之后,玥坊会出资,免费帮忙刊印一千套,之后若有银子可以加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态度如此明确,大家又不是傻的,自然纷纷向这个方向努力。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对于琢磨上意,是很有几分心得的,真到了二三品大员那个层面,会考虑一些诸如新帝对福晏殿下的容忍度有多高…这种种的问题,但对于底层官员来说,真的不用想太多,不管怎么着这都是一条金大腿,抱就是了。
于是许多官员各施手段,要不自己写,要不找人写。
选择多了,自然可以优中选优。
而且这些人有许多并不缺银子,自己就可以刊印,著者成名,荐者也在相爷面前挂个名儿,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