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北朝帝业> 第857章 窈窕淑女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7章 窈窕淑女(1 / 2)

从西山回到襄阳城内的台府,李泰才注意到之前分出查探乡情的李雅等几个小子还没有返回。
对此他也并未在意,毕竟在襄阳近郊也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只道这些家伙在外边游猎玩嗨了,以至于忘记了时辰,于是他便吩咐府员让那些人归府后即刻来见,给他们安排一点行军操练的活动,以消磨一下江陵战事结束后身上所积攒的狂躁之气。
交待完这事后,李泰便返回府中直堂,同长孙俭等属员们商讨一下府中的行政事宜。
如今的襄阳台府所在便是原梁王萧詧的王府,建筑规制上多有僭制之处。如今台府新创、诸事待作,对于这种枝节问题也无暇处理,于是便将一些明显僭制的地方暂且遮掩起来,在不打扰台府运转的同时稍作修改。
台府的直堂一直都是公务汇集的枢要所在,李泰干脆将之命名为政事堂,并且参照后世三省六部制度的格局,在政事堂中设立诸曹郎官,自长史以下诸上佐轮番当值,而他也可直接通过政事堂去指导诸曹事务。
眼下政事堂主要在进行的事务便是不久之后的科考,随着台府命令发向各地,各地也都在推举才士送向襄阳,已经有不少地方的才流已经来到襄阳等待参加考试。
由于这考选制度今年还是初行,诸事仍然有待磨合。虽然李泰脑海中也有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但当真正施行起来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而且相对于制度的完善,眼下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是台府以及下属州郡官府之间的普遍缺人,需要尽快补充精熟吏术的行政人才。
因此这些州郡选举来的才士,在经过经义书数等基本考核之后,便要进入台府下属的选人院,进行为期数月的书令格式等行政技能的培养,然后入秋之后再参加一场选试,通过选试之后便授予官职,进入台府或者州郡地方任职。
至于流程中的规范化,诸如诸州举人随秋赋入贡、明经进士等诸科的划分,以及铨选身言书判的选人标准,这都要在日后的科考和铨选施行过程中再加以完善。
至于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让诸方群众了解并习惯这一人事制度的存在,并且尽快为台府补充合格的行政人才。
李泰在听取完长孙俭等人的汇报后,对于事情进度还算比较满意。
他又想到今日出城见到城外豪强圈地成风的情况,于是便又问起府员们对于这一情况可有一个细致的摸查?
“襄阳此边官府所造黄白籍簿多有混乱,错漏杂多,府中事员仍有欠缺,审理进度进展缓慢。”
讲到这个问题,长孙俭也是颇为头疼。襄阳对于籍户管理制度实在是太混乱了,黄籍白籍交叉掺杂、几乎没有一个定数,给审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以至于如今都还没有掌握一个具体的籍户数目,更不要说更加具体的土地资产等记录。
黄籍即就是州郡官府掌管籍民户数的文书,而白籍则是指侨置的州郡所汇编而成的籍民数据。侨置的州郡本身是没有实土的,而且籍民数量变化非常频繁、聚散不定,本身并不能代表籍民的资业状况,因此白籍往往不需要承担一些固定的赋役。
不同籍户所需要负担的压力并不相同,于是便造成了黄籍篡改为白籍,白籍又隐没成为隐籍,具体的人员并没有消失,只是官府所管理的籍簿上户数越来越少。连这些基本的数据都没有,又如何去管理治下民众?
发生这一情况,自然就是因为豪强大族干涉行政力量,将原本的黄籍百姓荫庇成为士伍部曲,官府掌握的户数越来越少,而豪强拥有的部曲越来越多。
李泰赶走梁王萧詧、鸠占鹊巢的做法虽然有点不地道,但在了解到襄阳内部各项事宜现状之后,也发现襄阳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内里乱糟糟的一团,就算梁王继续留此,稍有外力施加怕是就得直接崩溃。
原本李泰还打算用比较缓和的方式来完成制度的重建,但看这情况怕是很难,略加沉吟后他便说道:“行台拟定一个迁城计划,将襄阳南迁荆山南侧,故城皆作军事营垒。城中士民限期各自申报丁数、资业,以备迁居新城之后均田授业。”
“迁城?这、这……襄阳所重在于山水形势,一旦转出此间,顿失形胜。况且这么多士民乔迁安置,新城所费必定甚巨,如今大战方已便骤作兴工,恐怕……”
长孙俭倒是知道李泰好作大工程,但听到其人竟然打算要在荆山以南再造一座新的襄阳城,一时间也是吓得不轻,忙不迭语气委婉的劝告这个意义不大但却劳民伤财的想法。
“旧屋不扫,新居不华。抱残守缺只是积弊更深,唯有从新营造才能根基牢固!告令一出,人恐失其资,必定争相报备。届时若有隐匿不实,从严查处1
李泰当然不会再造一座襄阳城,只是要用这样一个理由将情势稍作搅动,让那些积尘已久的污垢自己翻扬出来,要比自己派人穷究审察有效率也更彻底的多。
他将自己的思路向堂内几人略作解释,长孙俭等人听完后才松了一口气,但旋即便又皱起了眉头,如此一来虽然是能将一些隐藏的人事问题全都搞出来,但也会令台府接下来的工作量激增。眼下台府属员本就不足,若想完成这样庞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