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农家小福宝开挂了> 第110章 真是奇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真是奇人(1 / 2)

十几天转瞬即过,很快到了七月,整个安阳府依然滴雨未落。

但随着灵丘县大水库里的水注满县城护城河,又源源不断流进河道,河道两岸的乡村立时沸腾起来。

某个乡村偷偷将河道填堵上,想截流水源,引进自家田地水塘,结果下游的人不干了,带着数百人要跟上游乡村干仗。

赵县令见情况不妙,立刻派衙役去调停,让各乡村从上到下排队,挨个儿引水。

就这样,十几天时间,水流慢慢将附近乡镇的水塘都灌满,沟沟渠渠也都注上水,乡民们终于踏实下来,想逃田的人家也迟疑了,最终没走,选择熬一熬再说。

毕竟背井离乡的日子不好过,一个不留神全家都得客死他乡。

赵县令见民心渐定,激动坏了,立刻通知乡里抓紧灌溉田地,过阵子就种麦。

之后他又赶去水库,发现水库里的水持续不断地往外涌,仿佛永远流不尽似的,赵县令忐忑的心终于放下,更确信宋三顺他们打到了一个地下泉眼。

“真是奇人啊,万不可被埋没了。”赵县令决定,等灵丘县的危急解除,他就上个折子给府令大人,将此间的事如实禀告。

要说为啥不现在就上报?当然是赵县令怕府令来抢人,到时候自己反倒陷入僵局了。

很快到了八月,已经有点早晚凉。

宋三顺等人却越发忙碌,最后不得不又招了二十来人进打井社,分散去各乡打井。

也因此,他们常常好几日不回家,偶尔回来一次,也是为了从长安这里拿泥像。

而宋家村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前来,骑马骑驴的,还有驾着骡车的。

他们有的来请宋三顺去打井挖塘,有的则是来宋家村这边观看神泉。

更有甚者,举家来到宋家村,租住附近屋子不走了,每天晃荡着来水塘边看风景。

也因此,水塘周围经常围了不少人,他们有的坐在树荫下谈天说地,有的自己撑起一把油布大伞,搬个凳子与友人坐在伞下把水言欢。

这些人里,最多的就是读书人,他们结伴过来,租住在村民家,一副住到地老天荒的模样。

吴氏与钱氏金氏见此情景,索性在村子里搭个凉棚摆个小摊,一边卖金鱼凉粉,一边卖些面饼与茶水。

还别说,生意十分火爆。

其他村民一见,纷纷效仿。

老赵氏与崔寡妇也在宋家村外的道口旁搭个棚子,售卖馄饨与面条,生意也过得去。

于是,村内各家门口都搭了凉棚,摆上茶水,像什么野菊花茶,竹心茶,忍冬,薄荷等,都是就地取材煮的茶水,每家都不一样。

为此,族长家的小孙子宋成器可忙坏了,与长安一起给村民家写茶牌子。

长安还从小金鱼那里抄了几首诗,每户人家的茶棚子都挂上相应的诗词牌子。

像售卖忍冬茶的,她就抄了一首: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旁人不觉得什么,只以为小娃娃从某本诗集里抄出来的,但陆景州看到这些诗词时,眉头微微蹙起。

前世他曾是进士出身,但凡有名望的人诗集,他都浏览过一些,可这些诗,他竟一次都没见过。

既然不是流传颇广的诗,长安一个五岁的孩子如何会知道?

但他不好询问,只能暗暗观察。

“二公子,你不是明年二月参考吗?咱们现在该回去筹备了吧?”冯山过来问。

陆景州一愣,他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确实要回去了。”其实报名时间在年底,但他要预先联络好互结与具结事宜,就必须在腊月之前回到户籍所在地。

清州府离此地约莫千余里,哪怕自己雇镖队赶路,也得要二十多天时间,所以十月份之前必须回去。

冯山:“那咱们啥时候出发?老奴好准备一下,再雇个镖队。”

陆景州算下日子,说:“九月底吧。”

“九月底?”冯山眉头紧锁:“好吧,我明儿就去县城找个镖队。”

镖队也不是随时都有,万一人家没空,或者已经走镖,岂不耽误二公子的时间?

既然陆景州要回乡参考,吴重楼跟他学了近一年,读了不少书,诗、赋、策、论、圣谕广训会默不少,似乎也可以下场试试了。

不是吴重楼托大,而是这半年里,陆景州一直出各种试题给他做,说只要他做好这些题,县试便没有问题。

最近一两个月,吴重楼已经将试题做的非常好了,就连陆景州都说,只要他再巩固几遍,通过县试轻而易举。

至于府试院试,那还得再学一两年才行。

所以吴重楼想试一试县试,万一过了,自己便是童生了,到时候就可以报进县城有名的学堂。

而那些学堂都是挑学生的,资质不好的一律不收。

这天,宋三顺一回来就被吴氏拉着商议:“重楼也想参加县试,你看可行不?”

“行啊,怎么不行?”宋三顺看过小舅子写的字,那叫一个绝,简直跟字帖一样,板板正正。

听丈夫这般说,吴氏放下心。

“阿娘将卖草药的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