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来抵蜂种蜂箱钱了,但这收获那都是真真切切能看见的。
这听说来年养蜂场和合作养蜂的模式还要扩大,哪里有不动心的道理。
这消息一传开来。
从王通他们回村的第二天开始。
杉木岭村委就再次成为了人来人往,最热闹的场所……
而与此同时。
方鸿安也没闲着。
这县里虽然是把大方向给定下来了。
但用地的细节,还有贷款方面从账户、贷款批次……等一系列细节,也都需要不断洽谈和商议……
日子说快不快!
说慢也不慢!
小小的出租屋里,从频繁响起的婴儿的啼哭声,到间或传出一阵阵咔咔咔的笑声……
就这样。
大半个月的时间就悄然而过。
在1984年最后的那几天。
关于加工厂用地和贷款的事宜,大致的细节部分,基本是定了下来。
如此。
在时间翻片到1985年第一天的时候。
方鸿安在县里国营的招待所,为女儿举办了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满月宴。
八十年代的潇南地区其实不大兴满月酒,一般更讲究百日宴。
方鸿安办这场宴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感谢那些来家里探望过的人。
顺便,也是告一个别。
这县城虽然是购置东西、交通都要方便。
但小出租屋里,兰文绣还是住着不大舒服。
也还是有很多的不方便。
环境空气,也都不大如大山里。
再加上,兰文绣也知道方鸿安这县里这边的事项,基本定下来了,而大山上养蜂场那边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方鸿安。
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男人的辛苦和累兰文绣也都看在眼里。
很多时候,都需要两头跑。
还要不断的思考、筹划。
这在县里面,她除了带好刚出生的女儿,什么也帮不上。
方鸿安也不让他插手。
就连带小孩这里,在他坐月子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让她上手。
这回到石湾村,就算是自己帮不上,好歹王通、方成涛他们可以帮着分担这些事情。
大山里的那小土屋,虽然是破旧。
但胜在安稳、温馨!
……
……
1985年1月2日。
方鸿安携带着妻子和襁褓中女儿,回到了石湾村。
大山上的寒气,已经初显峥嵘。
进入冬季。
养蜂场那边。
其实是到了蜂蜜停产的时节。
不过,对养蜂场来说,冬天反而是最麻烦的时候。
天气渐冷,大山里只有极少量的蜜源可供蜜蜂采取。
所以,从11月份开始。
就要为蜂箱里的蜂群,还是留取足够的存蜜,为蜂群过冬的做准备。
除此之外,也还好采用蜂蜜水饲喂的方式,增加蜂群的活性。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有蜂群过冬的保暖……
作为昆虫,蜜蜂耐寒性相当一般。
活框蜂箱虽然比古法桶状蜂箱保暖性更好,但对于冬季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十度的大山来说。
对蜂群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严酷的考验……
包裹保温棉布这是第一层防护。
除此之外,在方鸿安返到之前,王通和方成涛就已经是安排人手将所有的蜂箱放置到养蜂场的木屋里。
当初在建养蜂场的时候,就考虑到会有保温的需求。
所以这三个养蜂场的木屋,都建有室内的过冬区。
蜂箱放入是室内后,接下来还要经常关注气温的情况
如果气温过低,就要在早晚的时候,烧烟尽量的保证过冬区附近的温度。
必要时,还要使用室内放置火盆的策略……
总之……
蜜蜂的过冬管理还是相当的麻烦。
对于那些蜂群不多的人家,还好解决。
但对于这种大型养蜂场,那就是一点都不能马虎了。
所幸的这个冬季,老天爷是明显赏脸的给了一个暖冬。
温度明显比往年同期要高出一些。
到公历1985年1月5日,也就是方鸿安他们回去三天之后。
才降下了第一场雪。
这雪一下,对于大山里的人而言。
基本就迎来一年最闲的时候。
在以前大锅饭的时候,或许还有大队里各种出工的事情。
前两年天气作恶,田地普遍歉收。
到冬天的时候,很多家里人还在为一口吃食而冒着寒风往山里跑。
这今年是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不仅是田地里的农作物丰收,对于大部分杉木岭村民而言,心头更多了一样期盼。
因而,这大雪一下,除了极少数的几家,各家各户相较于前面几年,明显都是多了一份祥和和宁静。
用了三天,把木屋重新收拾归置了一番。
又把几个养蜂场的事情布置好之后。
方鸿安却是领着王通、方成涛和郑全,组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