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李瀍所料,现在的皇位继承已经不是他这个临死的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就连太皇太后资历深厚也不能随心所欲。 皇帝丧仪也没结束,暗地里的交锋终于还是马元贽胜了一筹,他拿出一封不知什么时候造好的密旨,上面写明了皇位交由皇叔李怡继承。万剑锋也及时赶到,拥护光王母子风光回宫,并派遣重兵于京畿之地。 大臣并非不知其中猫腻,但经历过甘露之变,大多数人都学会了闭口不言。 马元贽手里有神策军和部分武将支持,太皇太后身后也站着不少朝臣和亲信。现在双方兵力不相伯仲,太皇太后所依靠便是李氏宗族不允许痴儿登位,太监掌权这一点。 为了不让光王登位,太皇太后不惜独闯登基大典。她直指皇位绝不可以交由痴儿,提出一系列政务难题,意图让光王知难而退。 谁知光王震惊众人,口齿清晰逻辑通顺,全无痴儿之态,在群臣面前把治理国家大事说得头头是道。 李唐宗亲对于谁登基反应其实并不大,他们只在乎皇族利益,现在见光王正常,也不再支持太皇太后。 满朝文武再无异议,光王顺利登基。 太皇太后时隔多年,重新变回了郭太后,皇位从自己后嗣手中被夺走,心中自然不甘。 郭太后性情宁折不弯,宁可死也不肯苟且偷生,仰人鼻息,让她对贱婢母子低头绝无可能。 但她此时没有自缢的念头,反倒想活的长长久久。 她对马元贽太了解了,她和先皇能镇住他,光王就做不到了,他就算人不痴傻也照样会被阉党裹挟,郑太妃更是只会拖后腿。 可这一切与她已经没关系了。 压制宦官的种种举措,她的千般算计万般筹谋,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现在让她为贱婢之子谋划,想都不要想。 她倒是要好好看看郑太妃母子以后会有什么好日子。 光王称帝隔日,郭太后立刻整装迁至穆宗所建的行宫居住,至于后宫事由谁管,谁能管?反正她是半点不再理会了。别说帮扶郑太妃,她连一眼都不想看到他们。 本来还想将培养到了一半的应慈也带走,不能便宜了贱人。可看到应慈如花年华,正该是肆意的时候,终究不忍心让其于冷僻处幽居一生,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 郭太后对于光王假装痴傻一事是既恨又气,比她气的更严重的就是马元贽了。 本以为是挑了个软柿子,以后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成想自己才是被利用的那一个,成了别人登上皇位的踏板。 一场登基大典,马元贽惊的嘴都合不拢。 不过也没关系,虽然有小小出入,也不算影响大局。 登基大典后,李怡亲自设宴酬谢马元贽。 马元贽趾高气昂,李怡多有逢迎之举。 言语之间马元贽稳居上风,更逼得李怡封他心腹万剑锋为怀化大将军,驻守京畿,在京坐镇保卫皇城。 此举以后可以说是皇上的性命都握于马元贽之手。 李怡面上妥协,私下便调了高显扬为四品带刀侍卫,留在身侧。 自那次剑穗一事二人结识,平时多有接触,李怡平日都扮作痴傻,反倒更能试探出许多人的真心。高显扬侠骨丹心,有情有义,他用的放心。 - 应慈现在成了正五品尚纪,尚纪是名副其实的实权派,掌管整个后宫勤务,后宫出的文件,都要加盖尚纪局印信才能生效。想要出宫办事也得提交尚纪局审署加印才能授行。 在郭太后管辖时,这些事情自然好做,只要依规行事便罢。现今连皇上都要向马元贽妥协,六局也不得不向内侍监低头。 她心中愁闷,便到了御花园散心。 在琼花树下,恰巧遇到了新皇,应慈愣了一下,把即将脱口的光王咽了下去,连忙恭敬行礼,“奴婢叩见皇上。” 李怡也没想到这么巧会见到她,出宫再回,已经是另一种身份别样的心境了,本来他只是来琼花树这里转转,回忆往昔,谁知天公作美,能恰好遇到心中之人。 “快免礼。”将人亲手扶起,李怡道:“朕记得第一次见你也是在这里,这么多年你助朕和母后良多,朕应该好好谢谢你。” 应慈垂首道:“奴婢不敢。” 李怡见她态度生疏,微微皱眉道:“虽然我们现在身份有别,但情意是不会变的,朕还是当日的李怡,而应慈你永远是朕的知己。” 话是这么说,但真的身处其中感觉还是不同的。 应慈一直将李怡当小孩子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