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一个不起眼的水产档口,林思乔竟然发现了长江三鲜之首——野生鲥鱼!
要知道这个东西在后世可是有钱也买不到,因为早在九几年的时候,野生鲥鱼就已经功能性灭绝。
市面上卖的那些虽然也叫鲥鱼,不过全是外来品种,还是养殖货,和这个完全没有可比性。
林思乔也只是偶尔听家中长辈说起过,说鲥鱼的鲜美不仅在鳞,而是一直鲜到骨子里去了。
现在既然碰上了,那必须得买一点回去尝尝呀。
“大姐你好,请问这个鲥鱼怎么卖的?”
卖鱼的大姐这会都准备收摊了,就报了一个很实诚的价格。
“不挑大小,五毛钱一斤,不要票。”
见小姑娘没说话,还以为她嫌贵,就挑了一条三斤左右的递到她面前。
“这些都是早上刚从渔船上下来的,你看这鱼身上的鳞片都没掉,你再看看这个腮,可新鲜了。”
“往常像这种个头,我们都要卖到八毛钱一斤。”
没办法,鲥鱼好吃是好吃,但这种鱼娇着呢。
每年只在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出水即死。
其他鱼吧,卖不完的还可以下冷库。
可鲥鱼吃的就是一个鲜,一旦冷冻过或者身上的鱼鳞掉了,那口感就差的太多了。
林思乔倒不是嫌贵,就是有点意外,它竟然比猪肉便宜!
五毛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吃不完的,她还可以放到空间。
就在昨晚,林思乔惊喜的发现空间竟然有保鲜的功能。
再说了她还有交易平台,这么顶级的货,一斤的价格随随便便的也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
看了一下,这里大概有十多斤的样子。
“行,那这些都给我包起来吧。”
“好嘞,你稍等一下哈。”
卖货的大姐就喜欢她身上这种痛痛快快的劲,不过想了想还是提醒道。
“小姑娘,你买这么多能吃的完吗?”
“现在这种天气,放到明天倒是不会坏,不过味道肯定没有那么鲜了。”
林思乔笑了笑,就和大姐说了。
“姐,你放心,今天家里来亲戚了,吃不完的到时候每家分一点。”
“那就行,我这就给你秤。”
卖货大姐拿出了老式的木杆秤,称完了还特意让林思乔看了看。
“一共是14斤3两,份量足足的,给你按14斤算。”
“那谢谢姐了。”
“没事。”
收了钱,大姐取了几张荷叶,按林思乔的要求,把大的那条单独包了,余下的全部包在了一起。
从菜市场出来后,林思乔找了个机会把鱼放进了空间,回去的时候正好路过了一家卖糕点的门市部。
这是安城有名的老字号——麦陇香。
店名取自于苏东坡《南园》中的诗句:春畴雨过罗纨腻,麦陇风来饼饵香。
不过前些年公私合营之后,更名叫东风食品厂,卖的都是一些传统的糕点。
价格六到八毛不等,每一斤糕点要搭六两粮票。
他们家的鸡蛋糕,绿豆糕,墨子酥,黑麻酥糖都是招牌,很适合那些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孩子。
林思乔每样买了半斤,这些到时候就让外婆带回去。
在原身的记忆里,乔家从来没有因为她是个外孙女就忽视或者薄待她。
就连林思乔自己都没有想到,她不过是打了一通电话而已。
乔家人就大老远的从下面的县城赶了过来,为她考虑,替她撑腰。
这个情,她必须得承。
林思乔回到家,乔老太太一看她买了这么多东西,又是肉又是鱼的,立马嗔怪道。
“我们也不是外人,中午随便对付一口就行了,买这么多菜干什么,尽浪费钱。”
林思乔哪里不知道,老太太这是心疼她,舍不得她花钱呢。
“外婆,你们来了我高兴,而且我馋舅妈的手艺很久了。”
乔老太太一听也就不说什么了。
“想吃还不简单,以后有空了,就多回去看看,想吃什么就让你舅妈给你做。”
“嗯。”
林思乔点了点头,又把买的糕点一一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外婆,我也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就买了点糕点。”
“这个特别松软,也不是那么甜,你带着回去吃正好。”
“你自己留着吃,外婆不爱吃这些东西。”
这话也就是哄哄年纪小的孩子。
其实哪有不喜欢吃的。
不过是想着自己少吃一口,孩子们就能多吃一口罢了。
林思乔也不和老太太犟,这些等他们走的时候悄悄的给带上。
“外婆,你先坐会,我去帮舅妈打打下手。”
林思乔爱好美食,也学过烹饪,一手沪上的本帮菜以及各种滋补的汤水都做的很地道。
不过今天她可没有班门弄斧的想法,就帮着洗洗切切就行。
三个人干活就是快,不一会,一道道的美食就被端上了桌。
辣炒南瓜藤,蒜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