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那成,我们先在此处一等。”
……
一刻钟后,两头骡子已经吃饱喝足。
大牛和阿勒将木箱子抬到骡车上,三人都坐上骡车,这才出发回石井镇。
虽然没有买到口粮,但好在是没花一文钱的情况下,挖到了一大箱子的芋头带回家,这对于安月来说,可比二十斤大米来得更实在。
一路上骡车赶得急,很是颠簸摇晃,安月只觉着脑仁儿都快被摇出来了。
几刻钟后,骡车终于抵达石井镇。
安月把乘坐骡车的钱递给车夫,大牛和阿勒则是抬着沉重的木箱子,径直去了镇子口。
来到镇子口,他们看到李五正好在那里等着。
安月远远朝李五招了招手,笑问道:“李伯伯,您还真在这儿等着我们呐?”
李五大笑着说道:“哈哈,那可不,咱们可是提前约定好的,自是要言出必行!”
话毕,他又去帮大牛阿勒他们搭把手,将木箱子放上牛车。
由于木箱子实在太重,安月也不忍心再坐牛车,便和阿勒大牛他们一起跟在李五牛车后头快步走着。
没多久,他们到家了。
一进院子,八十就迎了上来。
孟秀儿见安月他们到家后,她连忙把特意留起来的饭食,都一一端去正厅八仙桌上。
大牛和阿勒将木箱子抬到屋檐下后,赶忙跑去喝水,又去青石板上洗洗脸。
安月去房间里放好布袋,赶忙去喝点水吃点东西。
孟秀儿站在屋檐下的指了指木箱子问道:“月月,看着大牛和阿勒抬着这箱子回来很是费劲,里面装的啥呢?”
这时,春枝也凑了过来。
安月吃着饭食,对孟秀儿和春枝说道:“嫂嫂若是好奇,可以同春枝一起打开看看。”
孟秀儿和春枝对视一笑,果然开始开箱子。
她们打开箱子一看,春枝拎起一个芋头问道:“小姐,这些个泥蛋子是何物?”
安月听春枝叫芋头为泥蛋子,她陡然一笑,嘴里的饭食险些被呛在气管里。
安月笑着解释着:“这是芋头,可以吃的,营养丰富,口感细软,绵甜香糯。”
孟秀儿和春枝听后,眼睛顿时发亮,春枝道:“这么好的东西,那咱们可是有口福了。”
“不过,它们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得先把外面的泥清洗净,再切成片或者块儿,煮熟就可以吃。”
安月在21世纪时,爷爷就喜欢种芋头,他总说吃芋头顶饿。
没想到,如今芋头真能帮大忙了。
坐在一旁吃饭的阿勒说道:“小姐,您说的这个芋头,我与大牛出去割猪草,在咱们村子里就有看到过。”
安月听阿勒这么说,她连忙问道:“哦?那你们是在村子里哪儿看到过?”
大牛咽下嘴里的饭食说道:“就在小溪…溪边上。”
“只不过,咱们村子里的芋头叶子,没有县城里的宽大。”阿勒也附和着。
“你们一会子带我去看看。”安月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
虽然自己在百里村待了挺久,但平日里都没有去过太久,小溪那边以前也只是清洗衣裳才去。
后来,小溪那边干涸后,安月便再也没有去过。
三人很快吃完饭。
安月打算去西耳房里看看蚕,于是,她站起身便朝西耳房走去。
进去一看,大部分的蚕已经爬上蚕架子,开始吐丝结茧。
这时,阿勒和大牛已经扛起锄头,都背上了背篓,准备着去小溪边。
安月也背上她的小背篓,跟着大牛他们沿着小溪边一直往下走。
很快,他们便找到了那个长着芋头的地方。
如今小溪已经完全干涸,鹅卵石被晒得滚烫。
安月走近细看,芋头叶和茎干都已干枯。
她拿过大牛手里的锄头,用力挖一棵芋头看看。
‘哐哐哐’几锄头下去,土里的芋头被挖出来。
安月将芋头上梆硬的泥土清理干净,这边小溪边上的芋头个头,确实比县城河岸边的芋头要小很多。
据安月所知,这两种都是芋头。
只是县城河道边上的芋头,一根茎干下长着一个独头大芋头。
而村里这芋头,茎干小,但它们却在土里面长着一堆如鸡蛋般大小的小芋头。
安月大概看了一下,此处沿着小溪边约莫有几百米,全都长着这种小芋头。
安月心中狂喜,这下村民们有救了。
如今旱情吃紧,官府又让村里人交夏税,而村里人口多的人家,已经被逼着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特别是家中有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孩子们正是长个儿的年纪,饭量大不说,还容易叫饿。
若是交完夏税后,大部分都是家中无余粮,孩子们吃了哪还有大人们的吃食。
如今,家家户户都过得紧紧巴巴,日子十分艰苦难熬。
为此,安月决定这几日去找村长商量,看看他能不能组织村民们一起挖芋头。
当然,挖出来的芋头必须按人头均分。
安月知道,虽然现在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