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升虽然没法复制各种机器为基础的近现代制盐工业,却还是结合实际条件,对此时的制盐工艺进行了一些改进。
比如增加海水过滤、沉淀的步骤,使得用于制盐的卤水更加纯净,制造出的海盐杂质大大减少。
除此外,还依照后世经验、记忆建造完全体的盐田——明朝晒盐才传播开来,盐田的建造还不怎么讲究,海水利用率、产盐量都比较低下。
使用后世完全体的盐田,海水利用率至少提升了三成!
然后就是针对雨季,让盐厂使用提水车、蓄水池,在雨天通过人工加提水车提灌海水,以淋沙法获取卤水,再用柴火或者煤来煮盐。
如此,便是在雨天盐厂也可以产盐。
但雨天对煮盐的影响仍旧很大。
比如煮盐必须用储备的干柴,让储备柴火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耗用不少人力。
其次,海水不断遭受雨水冲刷,含盐量肯定有所减少,尤其是海边,这边让获取卤水及煮盐的效率降低不少。
“大帅请看,为了应对雨季的生产,俺们通过伐木储备了许多柴火,便是连续下雨一个月都能撑得住!”
杨大贵带着刘升视察盐厂附近及各村的柴垛时,颇有点骄傲地介绍道。
这些柴火,都是他这位总管带着盐厂工人、百姓辛辛苦苦储存的,确实值得骄傲。
刘升虽然觉得盐厂在雨季生产效率较低,但还是对杨大贵等人的辛劳表示认可,点头道:“做得不错!”
盐场这边干得确实算不错了。
虽然投产时间不长,又很快遭遇雨季,但所产食盐已经够北美八大营所需,甚至还有些多余。
另外,龙首湾盐厂还可利用刘升提供的工艺,以高于大明数倍的效率生产精盐。等到旱季,盐场以晒盐为主时,这个效率还会提高一些。
粗盐产量则更高。
到那时,盐厂出产的粗盐与精盐绝对可以拿出去经营成崋部的一项重要财富来源。
···
一天后。
十二月十五的下午,刘升带着三百余亲卫回到了河边营。
刘升没有在北美这边多呆,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刘家寨这边的铁工坊。
如今铁工坊这边铁匠加学徒已经多达一百多人。
虽然之前刘升在舞阳军器局收编了不少铁匠,但只有七名匠师级铁匠和五名枪炮工匠(也都是匠师级)被送到此处。
其他工匠都被留在了确山县城。
刘家寨毕竟位于山里,不论是送铁料、木材、焦煤进山,还是送打造好的装备下山,运输都比较困难。
所以,刘升一开始就没想过将刘家寨铁工坊打造成供应崋部全军的大兵工厂。
而是准备当做兵器研制中心。
所以才将优秀铁匠、枪炮工匠都送来此处。
初十那日刘升一回来,就交给了铁工坊一个任务,今日便是来查看任务进度的。
五位造枪工匠中技艺最好的寇根生将两杆火枪放在了刘升明前,道:“首领请看。”
铁工坊这边已经知道刘升自任大元帅了,但很多人还是一时难以改口,寇根生就是其一。
刘升此时注意力都被面前的两杆火枪所吸引。
其中一杆是火绳枪,另一赶则是燧发枪。
所谓火绳枪是相对火门枪来讲的——大明在嘉靖朝以前,军中所用火铳便多为火门枪。
顾名思义,是通过烧红的铁丝或引燃的木炭,由火门点火打发。
气密性极差不说,因为操作需要,完全无法进行瞄准,打得也不远。
即便是鼎盛时期的神机营火铳手,临阵也只能以三段击打一轮,且必须人数足够多,才能对敌人造成足够的杀伤。
到了嘉靖朝,倭寇泛滥,让明军在西方、日本传来的火绳枪上吃了大亏,明人于是进行仿造。
火绳枪以保持燃烧状态的获胜点火,点火口要比火门小很多,因此气密性更好。
又加装了枪托,配合火绳点火,便可以进行瞄准射击。
因用枪高手持之,可以打下百步外枝头停留的鸟儿,才被明人冠名鸟铳。
但一般火绳枪装备军中,最佳射击距离其实在七十步左右(明一步=1.5米),仍以排枪击毙为主。
若是敌人穿两层以上的重甲,外加丝绸里衬,则需要放到三四十步打才能破防。
所以,火绳枪(鸟铳)在明末已经是相当先进且成熟的火器了。
但火绳枪对工艺要求较高,价格也比较昂贵。
明末时(崇祯年间),即便是在鸟铳造价较低的南方,一杆鸟铳也要四五两银子。
火绳枪这么好用,可明军装备率却并不高,尤其是内地明军中,几乎见不到火绳枪。
火绳枪造价贵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主要原因却是大明军政机构的系统性贪腐、堕落,导致官兵领到的火绳枪大多不合格,很容易炸膛。
再加上在内地打贼匪、流寇,没必要用火绳枪,久而久之,内地明军便不怎么装备火绳枪了。
刘升交给铁工坊的任务,便是通过生产试验获取数据供他参考,看目前火绳枪与燧发枪哪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