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第587章 禁军虚实,一半山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7章 禁军虚实,一半山东(1 / 2)

徐巍担心吴勉将锅又甩到林友阁身上,便道:“元辅眼下说这些有何用?如今,咱们该好好议一议如何解决这股海寇。”

高盛接着徐巍的话道:“陛下,绝不能让这股海寇在山东继续蟠踞下去了。彼辈既取青州,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若不趁其立足未稳,尚未壮大之际,派重兵将其剿灭,日后必为我大楚大患!”

听了两人的话,嘉华皇帝紧锁眉头,沉吟不语。

说起来,嘉华皇帝和大楚朝中重臣们虽然仍不知崋军底细,只将其当做一股大海寇,但已然重视了起来。

只是,大楚如今不仅缺乏用兵钱粮,便连可用兵马其实都不凑手。

大楚边军本就各有任务,主要是镇守边疆,防备外敌入寇。

另外,这些年大楚境内农明军此起彼伏,边疆挤出来的几支边军,也都用在陕西、河南、河北镇压农民军去了。

若是几千边军就能平了山东“海寇”,大楚朝廷还能挤出来。

问题是,从眼下看,山东“海寇”怕不是有数万兵马,而且枪炮众多。

想要将之平定,如去年阁臣所议,怕不是需要数万边军及数万地方兵马,加起来近十万才可能实现。

所以,眼下就是有足够的钱粮,大楚朝廷一时也调不出那么多边军来。

如此局势,嘉华皇帝在军事上才能平庸,自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的,便看向兵部尚书陈完,问:“大司马认为该如何平定山东海寇?”

陈完在大楚历职数任边省巡抚,还当了一任陕甘总督,战功颇著,因此被调入中枢后便当了兵部尚书。

大楚形制与大明极似,兵部尚书掌握部分兵权,是跟吏部天官、户部大司农相提并论的上三部尚书。

陈完身材高大,已六十多岁,头发花白,却有一股老将军的威严。

他闻言抱拳道,“陛下,若要平定山东海寇,上策自然是抽调数万边军,辅以十万地方兵马,以雷霆之势灭之。”

“然朝廷如今既缺兵马,又缺钱粮,最合适之策,还是先平定了河南、河北之流寇,腾出了兵马、钱粮,再灭山东海寇。”

嘉华皇帝还没判断出陈完之策好不好,高盛就开口了。

“大司马该知道,河北、河南之流寇数年未能平定,剿而复起,想要全部平定,不知等到什么时候。”

“这一拖,谁知道山东海寇会不会再攻打兖州、济南?若其拿下整个山东,怕是调来数万边军,也未必能灭掉了。”

陈完听了反问,“那高阁老如今能变出数万边军及其所需的钱粮吗?”

高盛道:“只要有足够的钱粮,调动数万禁军、边军,有何不可?”

禁军?

几人听高盛将禁军放在边军前面,都明白了他的想法——边军不好抽调,可襄京还有二十万禁军啊!

虽说这二十万禁军只是个虚数,但十万禁军应该是有的吧?

留五万守襄京,派出五万去平定山东海寇有何不可?

不过,嘉华皇帝、吴勉以及陈完三个了解禁军实情的人却是面色微变。

禁军确实还有十万人,但里面真正能拉出去打仗的,怕是五万人都未必有。

而真正称得上精锐,可媲美边军的,怕是两万都未必有。

这是大楚掌握兵权的顶层几人才知道的秘密,是万万不能暴露出去的。因为一旦暴露,大楚内里虚弱的事实便也暴露了。

高盛原本就怀疑禁军问题很大,否则河南、河北流寇起来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见朝中派禁军参与平叛?

他提出用禁军平定海寇,本就有试探之意。()

窥见嘉华皇帝、陈完、吴勉三人的表情,顿时心中一沉,知道他猜中了。

大楚禁军不能用!

徐巍也一叹。

他其实早就料到此事了,都懒得试探。

只是如今确认此事,仍觉得国事比预想中更加艰难,恐怕江山倾覆,也就是一二十年之间的事了。

这场大楚高层会议,开到这里便也不了了之。

针对崋军攻占近半山东之事,大楚朝廷竟然拿不出应对办法···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崋军攻占青州的消息也传到了河南、河北,这两省仍在活跃的农明军听闻后都大受鼓舞。

大名府,开州附近一片树林中,数千人正在休息。

这些人大多数衣衫褴褛,仿佛难民,却也有上千人穿着盔甲,甚至还有数百杆各式火铳。

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坐在在石头上,嚼着粗粮面饼,愁眉紧锁。

此人便是这几个月活跃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边界有名的农明军首领,关成,外号关先生。

没错,他原本拥有大楚童生功名,在乡村当个私塾先生,后来却因官府逼迫等各方面原因,被迫起义,拉起了一股农明军。

他转战三省,势力最盛时麾下有数万人。

可惜因为大多人都是农民,冷兵器都不齐备,更不要提火器了。碰到地方巡防营、卫所军,还能勉强打一打,可碰到边军,便只能逃跑,还未必跑得过。

所以,在三省边界往来游击了几个月,最近一两月连吃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