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其他类型>捉刀记> 第四卷小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卷小结(2 / 3)

被洪辰斩断,现已接上完好如初

罗轻寒:紫衣卫指挥使,被称为“剑狂”的天下顶尖剑客

夏菩提:曾经的妙手仙医

无名女子:三十年前败尽南越高手的天下第一剑客。

由于各方面原因,本卷的创作,前后长逾一年。好在本卷出场人物与势力虽多,剧情不至于漂无边际,以洪辰南下寻找檀杭岛为主线,加以关键人物陈图,带出武林中过去与现在的明暗交织大事线索。虽然新出场的人物们大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正如世界中大家本就是天涯逆旅中难以留下雪泥鸿爪的匆匆过客一样,恰与本卷主题所相对应。

卷首语“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出自欧阳修。

罗轻寒弹唱的“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登高梯。”出自晏殊。

“菊傲寒霜梅傲雪,男儿宝剑傲王侯。”出自老舍。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出自。

杜宇与鳖灵的故事引用自巴蜀传说。

第一卷小节中已指出,内功分为下三境,中三境,上一境。内功境界决定一个人的内力领悟程度,与内力深厚程度有重要关联但不呈绝对正比,与力量大速度快慢,武功高低无绝对关联。至于本书所写的外功武学招式与动作,则大抵取材于我国传统的技击术,即通常所谓的“武术”,作者本人非专业武术运动员,只凭部分查阅到的资料讯息及个人的动作想象进行描写,并不与现实或其他文化作品中的武功招式共通。

内力真气,为家所虚构的一种可为人体运用的奇妙力量。作者个人考究,内力真气的起源当是古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印度文化中的三脉七轮,与中国文化中的经络气脉,有相似之处,佛教密宗与道教关于二者的异同及优劣的理论,争论至今。瑜伽术中关于人体内能量中枢的概念查克拉,经武侠家本土化演绎,即为武侠中的内力真气。

另,武侠文化中,常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法,少林寺翻译印度佛教经文时,将部分修行术也一并翻译过来,演变为可修内力真气的武功心法,经过长久岁月中无数武林宗师的丰富与发展,就有了成千上万种的武功,达摩老祖与等等传说,可与之相互印证。

内力真气的起源,为宗教理论下对人体的玄奇幻想,不可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内力真气的本质,也与仙侠、西方奇幻。东方高武玄幻中的法力、魔法力、灵力、斗气等等无甚区别。武侠,心法武功并非现实中的武术,而与仙侠玄幻中的功法类似,只是动作招式,取材于我国的武术文化。

追溯武侠的起源,先秦时期即有志怪流传,同时期便亦有了“侠”的概念,但武侠真正有了相对完整一些的雏形,则在唐代的笔记当中。中晚唐时期,安史之变结束,宦官逐渐专权,牛李党争导致官员形成集团互相倾轧,甘露之变中大量文武官员被杀,满朝文人官员面对政事无可奈何,转而延续了南朝文人的志怪创作,创作了大量笔记故事,与庙堂相对应而充满了奇人异士的“江湖”的概念,便诞生于其中。笔记充盈着玄奇、惊悚、灵异、武侠、修真等元素,所写内容多为朝廷秘史,异域传说,坊间奇闻,名士怪谈,仙佛妖鬼,幻术道法等等,为今日幻想类的重要源头。无论是当代武侠之源的还珠楼主,武侠类型文学代表作家金庸,古龙,到文学巨匠鲁迅,老舍等人,创作无不深受笔记的影响。虽然,相对而言,武侠亦受到了明清时期的公案及历史演义重要影响,但武侠的真正特征“武”的起源,实质并不比玄侠、仙侠、玄幻更加科学。至于现当代文学的武侠中所出现的内力真气系统,在家笔下,有一定的理论逻辑,能服务于剧情即为合理,至于部分人要求内力真气系统去和科学规律进行严丝合缝的契合对应,实属难为。

在本书,第一位明确指出内功境界的王远威,武器为三百斤的冷金刀,也是本书目前为止使用武器最重一人,之所以用此重武器,一方面是他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再以内力真气来增幅个人力量,自然比常态下所能拥有的力量要大,另一方面冷金刀也非他常用武器,对强敌方令门人拿出。其他内功境界与王远威相同或超过王远威的角色,一般使用的武器仍是十斤到三十斤之间,一来方便携带,二来武器体积小重量轻,可使用的武学招式也更加灵活,但威力就不及重武器这么大了。不过,以本书设定,角色只要身体得到充足锻炼,并且内力真气的蓄积足够深厚,想要拿起数百斤重量物品,或撼动上千斤乃至近万斤重量物品,皆可做到。

现实中,部分武术格斗爱好者尚可用二三十斤长枪耍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术套路,而他们的身体力量,未必及得上专注于提升身体维度与力量的健身爱好者。笔者本人的卧推重量可达八十千克,双手各举二十五千克哑铃虽略感吃力,亦可连做数组,但这样的水平,在健身爱好者当中,只是中游。有些大肌霸,拎起百二十斤的成年人来,简直如华农兄弟拎鸡一般轻松。可见,即便是现实中,一名常年进行专业健身力量训练,有了极高的身体素质,且学会了长兵器武术套路的人士,能用起五六十斤的大刀重戟进行套路演示,理论上也是可行之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