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天色蒙蒙亮。
陈国的京都,皇城里的金銮殿上。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监,头戴紫金冠,穿着黄袍。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龙椅。
“陛下驾崩了!”
老太监的声音嘶哑,却掷地有声,让满朝文武为之震惊。
“啊?!”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哗然,文武百官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愕然。几位年迈的大臣更是身形一晃,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击得几乎站立不稳。
“陛下昨日还龙体康健,怎会……”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声问道,话语中满是对先皇突然离世的悲痛与不解。
老太监低垂着眼睑,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昨夜,陛下于御书房批阅奏章至深夜,突发心疾,虽御医全力救治,仍回天乏术。陛下临终前,留有遗诏。”
此言一出,整个金銮殿瞬间安静下来,只余下外面偶尔传来的晨风声,以及众人急促而不安的呼吸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老太监手中的那份遗诏上,那薄薄的纸张仿佛承载了整个国家的未来与命运。
“遗诏何在?”丞相上前一步,声音沉稳而有力,试图在这混乱的局面中稳住大局。
老太监缓缓展开遗诏,一字一顿地宣读:“朕自知天命难违,今将皇位传于……”
随着遗诏内容的逐步揭晓,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有人屏息以待,有人面露喜色,也有人眉头紧锁,似乎在心中盘算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如何影响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遗诏的内容,在老太监庄重而肃穆的声音中缓缓展开,字里行间透露着先皇的智慧与对未来的深远考量。以下是遗诏的详细描述:
朕,陈国之主,承天应运,在位数十载,兢兢业业,致力于国泰民安,今忽感天命难违,体渐衰弱,心疾突发,虽御医竭力救治,然回天无力,朕之生命,已至油尽灯枯之境。念及国家社稷,子孙黎民,朕特此立下遗诏,以昭告天下,望我朝臣子民,共遵此旨,以保我陈国万世基业。
一、皇位继承。朕膝下诸子,各有千秋,然朕深思熟虑,以为皇三子陈瑞,品性敦厚,才略出众,且心怀百姓,实乃继承大统之最佳人选。朕决定,将皇位传于皇三子陈瑞,望其登基后,勤政爱民,不负朕之期望,继续推动陈国繁荣昌盛。
二、朝政安排。朕在位期间,幸得诸多贤臣辅佐,国家得以安定。朕去世后,望丞相、御史大夫及诸位大臣,继续忠心耿耿,辅佐新皇,共同治理国家。特别是丞相,需承担起稳定朝纲、协调百官之重任,确保政令畅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三、民生福祉。朕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朕遗命,新皇需继续推行减税轻赋政策,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耕,发展经济,同时加强水利建设,确保百姓安居乐业,免受自然灾害之苦。
四、边疆安定。朕在位期间,虽已平定多起边境纷争,但天下尚未一统,边疆安宁仍需警惕。朕遗命,新皇需加强边疆防御,与邻国修好,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同时积极备战,以防不测。
五、文化教育。朕认为,文化乃国家之灵魂,教育乃民族之未来。朕遗命,新皇需继续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设立更多学府,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六、后宫事宜。朕遗命,后宫嫔妃及子女,应继续遵守宫规,和睦相处,不得干预朝政。同时,朕之陵寝及祭祀事宜,需由专人负责,确保朕之灵位得以安息,后世子孙得以缅怀。
朕之遗诏,望朝臣子民共遵之,以保我陈国万世基业,国泰民安。
随着遗诏的宣读完毕,整个金銮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群臣纷纷跪拜,为先皇的深谋远虑和无私安排表达敬意,同时也为新皇的登基和新时代的到来寄予厚望。
待遗诏宣读完毕,老太监合上诏书,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乃先皇遗愿,望诸位大人遵照执行,共保我陈国江山社稷之安稳。”
一时间,金銮殿内,群臣或跪或立,皆低头默哀,为先皇的驾崩致以最深的哀悼。随后,随着新皇登基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陈国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皇登基的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中进行,整个皇城内外都沉浸在一片庄重而忙碌的氛围中。老太监作为先皇的心腹,亲自监督各项事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皇家礼仪与先皇遗愿。
首先,皇城的城门被换上了崭新的龙旗,象征着新皇的权威与国家的繁荣。宫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布置得庄严肃穆,以迎接新皇的入住。同时,新皇的龙袍、皇冠等服饰也紧锣密鼓地赶制完成,每一件都镶嵌着珍贵的宝石,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在筹备过程中,丞相及诸位大臣也各司其职,为新皇登基大典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他们不仅要确保朝廷的政务正常运转,还要筹备各种庆典仪式,以及接待前来祝贺的各国使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