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青拿着一份调查报告举起来对众名医们说道:“诸位大夫们,我这里有一份统计报告可以很好的解释老百姓看病难,医疗资源和医疗力量不足的问题!”
“根据我们卫生部门的最新统计,我们全国现在一共有2162个县,有医馆家,平均下来,每个县大约有6家医馆,但实际上医馆多数集中在省城、沿海地带的大城市,而每个县城普遍现象只有2到3家医馆!”
“我们统计的中医大夫有人,学徒人,这么算下来,绝大数医馆平均只有1个有坐诊资格的大夫,有2个学徒,少数医馆有2个大夫,3到4个学徒!”
“除了这些作为主要医疗力量的中医馆之外,我们还有西医医院131家,西医诊所218家,有西医大夫2746人,有护士3629人!”
“总计下来,我们现在一共有大夫不到人,学徒和护士加起来也只有3万多人,医疗服务人员总数还不到4万8万人,而我们全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呢?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我们全国总人口加起来4亿8千万,这说明接近1万人才有一个医疗人员!”
“1个医疗卫生人员要服务1万人,这是什么概念?更何况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法直接给病人看病的中医学徒和护士!”
“在座的诸位当中也来自下面县城的大夫,我想你们应该知道,很多县城只有几千人口,如果平均下来,这些县城都分不到1个大夫,那么这些县城的老百姓生病了怎么办?只能等死吗?”
叶长青说到这里放下了文件。
台下在座的名誉大夫们一个个都震惊不已,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现在听叶长青说起,又有切实的数字。
直到此时,这些名医大夫们都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感觉到医疗资源稀缺到了何种程度。
几百人在台下一片喧闹,很显然刚才叶长青说出的这些事情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叶长青拿起茶杯喝了几口,让这些中医名家们好好消化这些信息和现实情况。
过了几分钟之后,叶长青才重新开口说道:“诸位大夫们想必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了,我这里还有一份调查统计的报告,最近二十年以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9岁!39岁啊,连不惑之年都还没到就早早离开了人世!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之年呢,古人说的这些怎么都没有了?”
“但据诸多古籍、典籍记载,在历代王朝的太平盛世,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多数时间都要超过50岁以上,比如西汉时期人口平均寿命是62岁,东汉时期的人口平均寿命是63岁,西晋59岁,东晋56岁,隋朝是61岁,唐朝是64.5岁,宋朝63.5岁,明朝65.5,清朝是67岁!”
“我这里要着重提一点,刚才我说的是盛世时期的人口平均寿命,也就是说是在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时期,但战乱时期肯定没有这么高!”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人均寿命要高于历代,这是因为番薯、地瓜、玉米等粮食从西方进入我国,提升我我们的粮食产量!”
“清末乱世的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是因为战乱频繁,再加上天灾、人祸、地主豪绅的土地兼并和官府的大肆盘剥,让人口锐减,这才造成了人均寿命的急剧下降,这并非是中医不行!”
“现在我们国内已经安定下来,各行各业和各族百姓们都开始安居乐业,但是我们的医疗卫生资源却跟不上了,这是谁的问题呢?是我们官府的责任,但也是你们这些名医大夫的责任!”
台下的名医大夫们听了叶长青最后一段话一个个都面面相觑,同时脸上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大家心里都在嘀咕,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战乱又不是我们这些大夫们造成的,天灾人祸也不是我们这些大夫们愿意看到的,怎么还把责任推到我们头上了?
只听叶长青继续说道:“我这么说可能在座的诸位都不太理解,怎么把责任跟你们这些大夫扯上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因为你们是中华医学的传承和发扬者,可你们却不想着多收徒弟,把医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总是敝帚自珍,总是见不得别人的医术比你好,见不得别的医馆比你的医馆生意好,这是一个合格的大夫吗?”
“《大医精诚》上是怎么说的?你们在跟师父学医的时候,师父是怎么告诫你们的?让你们学医就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吗?”
“你们既然学了医术,在努力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把文明传承下去,如何创造更多新的医术,文明是要传承的,如果没有了传承,岂不是要断绝了嘛?你们为什么都要生儿子,还不是为了把血脉传下去,文明也是一样,也需要传承,你不多收徒弟,不把医术尽数传授他们,不教育他们要有医德,医术和医德怎么传承?”
“很多大夫认为把本事教给了自己的徒弟,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到威胁,还有很多大夫给徒弟传授医术的时候总是留一手,把压箱底的本事留着,有些是到死之前才传授,有些事直到咽气也不教,我就想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你们这些当师父的问题了,在传授医术的时候,也要传授徒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