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海外遗明:抗清从殖民南洋开始> 第14章 大明的未来在南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大明的未来在南洋(1 / 2)

“十一年后?中原大乱?”

“太祖皇帝还能预知未来之事?”

“太祖皇帝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无所不知,当然可以预知未来。”

“若真是如此,咱们只要在南洋诸岛待上十多年,便可趁鞑虏大乱而北伐。”

“隐忍十年,换得天下,倒也划算。”

“我等与鞑虏作战已不止十年,离复国却越来越远。若此事真的可行,再等十年又如何?”

……

听到朱慈煊“十一年后,中原大乱”的预言后,众将领一时之间议论纷纷,越来越觉得“太祖复国之计”可行。

见此情形,朱慈煊继续补充道:

“太祖皇帝告知朕,此次动乱不仅影响极大,几乎涉及清贼所占的大半领土,而且时间跨度很长,接近十年。

“鞑虏如此动乱,我们的发展还能追不上?光复山河的梦想还能实现不了?”

三藩之乱持续时间只有八年,并不到十年,但为了让众人愿意跟随自己南下南洋诸岛,他便夸大其词,说其接近十年之久。

不过,他也在心里琢磨:“待三藩之乱发生之后,我在南洋煽风点火,暗中支持一下三藩,倒是真有可能让他们多支撑些日子,让动乱时间持续久一点。”

听到皇上的话,将领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朱慈煊偷偷听他们的对话,发现大部分将领已经接受了“下南洋”的“太祖复国之计”。

而且觉得既然是“太祖托梦告知”,乃是上天的指引,必然没啥问题,便是自信十足,觉得重建大明指日可待。

然而这时,李嗣兴却突然道:

“陛下,去南洋诸岛是好,可我们如今地处群山之中,离海洋尚远,又如何才能抵达海边?

“而且,想去南洋诸岛需要舟船,我们现在却连一艘小渔船都没有,即使到达海边,又该如何渡海前往诸岛?”

听到李嗣兴的话,其他将领恍然大悟,才发现去南洋诸岛虽好,却有许多困难。

“太祖皇帝已告知我通往南洋诸岛的路线,这条路线虽然有些难走,但确定能到达。”朱慈煊向众人解释道:

“而关于舟船之事宜,则更简单。我们虽然没有,但我们的敌人却有。”

随后,朱慈煊便将如何获得船只的方法告知众人。

众将领听后,只觉得此方法虽然有些危险,但确实十分可行,便纷纷点头认可。

朱慈煊看众人已基本同意下南洋,心中大喜,但他为了让这事板上钉钉,彻底定下来,便决定最后一次施展“以进为退”策略。

这时,他假装悲伤的坐回龙椅,唉声叹气道:

“此计虽然甚好,但却让大家远离故土,需十多年后方能返回,实在并非良策,故而朕一直没有告知各位。

“这几日,朕一直冥思苦想,想思考出一个更完美的计策,只可惜朕不如太祖皇帝,未能想出其他办法,如此,才不得已说出。”

听到此话,众将领再次感慨于皇上的爱民如子,同时跪地高呼道:

“陛下,前往南洋诸岛纵然会远离家乡,远离亲人,道路亦艰辛漫长,但却能光复山河,解救天下苍生,因此,我等愿意前往。”

听此,朱慈煊心中窃喜,又对众人说道:

“太祖皇帝说南洋诸岛虽有汉人,但却不多。因此,此次前往南洋,不仅将士要去,各位的家属,以及愿意跟随的百姓,亦可跟随。

“总之,去往南洋的大明百姓人数越多越好。”

听到可以带着家属前往,众将领心中大喜,便觉得只要跟家人在一起,即使暂离故土,亦不孤独也。

于是,众人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在朱慈煊一顿“忽悠”之下,李定国等将领接受了去南方诸岛发展的计策。

随后,他们又回去向手下的将士以及随军家属、百姓说此事。

由于有“太祖托梦”的背书,再加上近些日子,朱慈煊变化极大,表现的十分亲民、爱民。

所以,军中大部分人都相信皇帝,愿意追随他前往遥远的南洋诸岛。

朱慈煊得到这一消息后,心中感慨:“后人都说古人安土重迁,不愿轻易离开家乡,更不愿意冒险到海外,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中国古人若真不敢冒险远行,又如何从陕西、河南一带,扩散到全国?”

看到臣民们愿意随自己殖民南洋,朱慈煊便开始着手准备“南狩”事宜。

在他看来,殖民南洋最重要的便是人口。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场声势浩大的殖民活动,必然需要大量自己人。

因此,朱慈煊令将士们在四周村寨中征召勇士。

将那些不愿剃发易服,不愿当鞑虏奴才的人都招入营中,若是年轻强壮的男子,则编入军队。

而年老体弱者、妇孺儿童等,则当作随军百姓。

不过在招揽的过程中,都是打着李定国的名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吐露自己的名号。

而且是以“抵抗鞑虏”的名义招揽,只说要去更南方的地方与清贼对抗,并不过多透露“殖民南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