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可以监察地方官吏,魏征等人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贞观三年年末之际,也就是秋闱之后,建立左右肃政使,从而每年巡查天下,又有地方监察使,常驻地方,监察地方官吏。
此政策一出来,就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对于这时候的百姓们来说,有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看到朝廷做了一些什么,而是想要看到朝廷的态度。
左右肃政使制度,能不能真的整治那些贪官污吏,现在还说不好。
但是朝廷能够建立左右肃政使,能够安排监察使常驻地方,监督地方官吏。
这就是朝廷的态度。
仅仅是这个态度,就能够再一次收获民心。
啥?
你说当今陛下昏庸,得位不正?
我看你才是不正!
当今皇帝文治武功,爱民如子!
这才是邸报的作用。
引导舆论,收获民心。
陈平安提了意见,至于这左右肃政使,还有巡察使等,能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便是李世民的事儿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于历史上来看,李世民这位皇帝要手段有手段,要野心有野心,好的政策,不可能给白白浪费了。
陈平安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科技,什么水泥啊、钢筋啊、初代化工产品,比如香皂、肥皂什么的,能弄出来,那就想办法,多多实验,把他给弄出来。
那些打造出来滚动轴承的工匠已经开始了新的项目,烧制出来琉璃的工匠,也已经去烧水泥了。
真的就按照李世民说的,把将作监打造成为了科学院。
那些个大臣们不想建立科学院,不想让科学院抢了儒学的饭碗。
那只能借鸡生蛋了。
陈平安现在负责的项目就是造船,因为航海带来的利益是最大的,也是最快的。
水泥的作用也比较大,但是相对来说,还是造船更适合,航海也是长久之计。
陈平安对如何烧水泥所知不多,当初看的帖子,也都是一些百度百科什么的,复制粘贴出来的过程。
真要是上手烧水泥,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
生料脱水、碳酸盐分解、固相反应、熟料烧结、熟料冷却……,这些工程以现在的水平来说,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难度,犹如登天一样。
陈平安也知道水泥的原材料,石灰石、黏土、铁粉,又或者是石膏。
石灰石这种材料非常坚固,想要碎料,传统手法不是不行,而是耗费的时间比较久,生产力低下。
但是因为难就不搞水泥了?
不可能的。
水泥的作用很多,也绝对是一利器。
产量低无所谓,又不用来硬化路面,没有那么多的水泥,自然不可能用来做硬化路面的,而是用来搭桥,用来做成水泥砖。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硬度比较高,用来搭桥是最好的,也是用处最大的。
很多地方,要是不搭桥,那就只能是看着对岸叹口气。
只能选择渡河,从这一边到另一边。
可渡河的速度比较慢不说,运载量也不是很大。
有了桥。
就不一样了。
能够随时同行,运载量也会提高。
有了桥。
关中到边关的路程就会缩短,更方便物资运送,从而更好地支撑边军戍关。
但是烧水泥对技术的要求太高,需要很长时间的实验,一点一点地攻坚克难。
以陈平安对如今大唐技术的测算,感觉差不多需要十年之久。
一个是对熟料的脱水技术就比较难,第二个就是炉内温度的掌控技术,第三个就是这熟料冷却技术。
这些都需要一点一点想办法,一次又一次地去实验。
陈平安把这个扔给了一个作坊,让他们去研究,去慢慢地攻坚克难。
他先把海船给造出来,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当然,最最主要的还是想要把东瀛的银山给搬过来,有了两座银山,就能够以银替铜。
也就是说,用银币来代替铜币。
采用金币、银币、铜币三种货币,从而更方便商贾们交易,也能减轻大唐对铜的需求量,同时,解决货币供应不足,铜钱越来越值钱的隐患。
海船的模型已经做好了,经过实验之后,还是可行的,现在就是按照规格开始建造船只。
建造多大的船只,也就是以多少的比例来按照模型,造出船只,又要商讨一番了。
最后,陈平安想了想,确定了,就按照隋朝时的龙舟的尺寸去打造。
龙舟就是一条游玩的船,根本就不适合海上行走。
但是隋朝能够打造出来这么大的龙舟,他们现在也可以打造这么大的海船。
……
公元685年。
也就是光宅二年,同为垂拱元年。
这一年,武氏的操作也不少。
首先,就是徐敬业谋反。
当然,说是谋反,其实也有拨乱反正之意。
武氏废了李显,扶持李旦登基为帝。
徐敬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