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是很重要的,意味着今年的收成。
朝堂要做个表率,本来,这应该是朱允炆的事情,不过,一个少年天子,哪里知道农桑的情况,这一来,搞不好闹出大笑话来,所以,白辰就亲自出马了。
“都愣着干什么?都去跟我学一下耕田。体会一下农耕的辛苦。”
白辰呵斥道。
随从人员,都跑去装模作样的耕田去了,有的脚步都不稳,摔倒在了水田里,有的那是被牛给踢了。
这些人哪里有什么经验的,一个个的,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根本不会干农活。
“想不到,这耕田还真是累死个人。”
白辰坐在田埂上,不由感叹,他也没有和耕过田啊,这分明就是干苦力。
应如是给白辰端了一杯茶过来,一个堂堂的丞相,跑到这里来耕田,说实在话,那是有些匪夷所思的,弄得一身泥泞,很是不体面。
白辰深吸了一口气,喝了一口茶。
这个农业确实辛苦,他琢磨着,等过个几年,把农业的赋税给取消了,现在还不行。
主要是商业还没有完全起来。
历朝历代,都是以农耕为主的。
都是些老人在耕田了,青壮劳动力,根本就看不见几个的。
在土里刨食,自然没有什么前途,有的去当贩夫走卒,有的进城做工,肯定那是比干农活强啊!
白辰跟那些老农交流了一下,问一问有没有什么需要的,当然了,他问是这么问,但实际上,也不一定给。
人家需要的是什么呢,来传宗接代的女人,把白辰给整无语了,那是想得美。
这年头,是讲究三妻四妾的,家贫就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不要妄想,那是不现实的。
等到了傍晚,一干文武大臣,灰头土脸的回了府城。
白辰对这些大臣,那是不屑一顾,活都不会干,这要是做不了官,那得饿死。
回到丞相府,白辰就去沐浴去了,感觉浑身筋骨酸疼,他觉得,那些老农也真能熬啊!一点脾气都没有。
似乎忘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道理,太乖顺了,这对于朝堂而言,自然那是好事。
可是对于自身而言,那就惨绝人寰了。
受一辈子罪,可怜啊!
然而封建王朝的本质就是如此,需要一大群累死累活的人,来养活他们这些不劳而获的人的。
第二天,白辰把户部侍郎封文修叫来,这春耕,是要给地方上拨点款的,耕牛,种子,各地官府都要进行一定供给。
当然了,也不可能拨款太多。
一个县,拨款二百两银子就差不多了。
现在户部有钱。
“你们户部,要多存储粮食,以防打仗。”
白辰已经在预谋,跟燕王朱棣一战了,肯定打不了那么快的,所以,粮食要准备充足。
另外,当然那是得有足够的钱了,正所谓,重赏之下,那是必有勇夫的。
各种军械,那是必须充足。
那些藩王,都得严密监视。
朱棣自然是天下第一大藩王,佣兵二十多万。
其次就是宁王朱权了,带甲有八万,都是精锐,也不好惹。
“这个宁王颇为贤明,能打仗,治军有方,多受封地百姓爱戴,目下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狼子野心。”
应如是跟白辰禀报。
一个贤明的藩王,那是可怕的。
白辰宁愿见到那种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藩王,也不愿意见到一个贤明的藩王,这佣兵自重,又得了民心,岂不是更加可怕了。
朱元璋这个老东西,简直就是混账,搞什么分封制啊!这是多大的麻烦,很难善了的。
简直就是一口黑锅。
当然了,这种分封制还是有一个好处的,那就是可以确保,天下是老朱家的,毕竟不是什么异姓王。
“如果这两个藩王,合兵一处,岂不是有三十万大军了吗?”
白辰皱着眉头。
很显然,朱棣要造反,断然要裹挟其他的边王的,跟朝堂分庭抗礼。
应如是点了点头,恐怕还不止,又不是没有其他的边王了。
“那就没有办法了,迟早是有一天是要开打的。”
白辰可以想象朱棣的想法的。
年幼的侄儿登基,心里肯定不服,其次,再加上白辰这个丞相,那是权倾朝野。
朱棣会认为,朱家的天下,那是不稳的。
入夜,兵部尚书齐泰求见。
这个兵部尚书,白辰也不熟。
齐泰这个家伙,也不太干净,入仕以来,老家的良田可是越来越多。
奴仆也越来越多。
当然,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只要不太过分,白辰一般不管。
“见过丞相。”
齐泰四十来岁,兵部尚书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现在,朝堂也并没有各自成派。
“坐吧!齐大人来我这里,有何贵干?”
白辰估摸着是什么私事吧!否则的话,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不就行了吗?
“形式危急啊!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