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想了想又笑着道:“即便是汝等信任我,也要将地契看仔细些才是啊,对了我还没问汝等是来成都做什么的,是来成都做蜀锦生意的?”
王沈苦笑着抱拳道:“实不相瞒我等是从魏国凉州来成都做官的,陛下在今日早些时候才给我等封的官,又赐我等每人一些蜀锦,方才能有缘见到您呐,毕竟若是没有这些陛下赏赐之物,我等可没钱买宅子啊。”
吴清拍着脑袋道:“哎,我想起来了,是有这回事儿,刚刚是有人跟我说过陛下下午见了卫将军从西平郡“请”回来的几位魏国贤才,还给他们四人都封赏了官职还不小呢,
据说有一个叫郭修的还被封为了左将军,这可是当年先父也曾做过的官职,汝说得对,我等真是有缘啊!”
王沈笑着回应:“在下为尚书台尚书,郭修是旁边这位。”王沈指着郭修,
吴清起身对着郭修抱拳道:“实在不好意思,吾刚刚怠慢了,等会儿必要设晚宴向左将军和诸位赔罪,相信以孝先之大才,大汉的车骑、骠骑将军甚至是大将军之位也多半是可以做到的,假以时日的话。”
蜀汉的第一任车骑将军是张飞,张飞喝酒被杀之后便是他的父亲吴懿,这两任都是刘备家的亲戚,但是到了现在蜀汉的车骑将军却是暂时空缺,没有人来做,兴许是暂时没有合适的外戚来担任此要职了吧。
“将军”之称,始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文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但此时尚未成为正式职官名称。
在春秋战国时期,将军为统兵作战时主帅,为了区别地位的高低、责任的主次和轻重,有正副上下之分,这时的将军还不是固定官职,没有固定的爵位和等级,直到西汉才正式定为官名,并有一定的爵位和等级。
“车骑将军”最早见于《史记·灌婴传》,文曰:“(灌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
后灌婴又“以车骑将军从击破燕王臧荼”、“以车骑将军从击反韩王信于代”、“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此时的“车骑将军”,应是战时临时受命的军队将领,还不能说是固定官职。
车骑将军”正式以固定官职出现,是在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史记·文帝纪》载孝文元年十月“壬子,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
《文献通考》曰:“车骑将军,汉文帝元年,始用薄昭为车骑将军。”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肥如敬侯蔡寅:以魏太仆汉王三年初从,以车骑将军破龙且及彭城,侯,千户。”
东汉时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下,在卫将军上,位比公,秩万石。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冬十二月丁酉,以马防为车骑将军。”又《孝和帝纪》:“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北伐匈奴。”
《后汉书·百官一·将军》:“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军,位在公上……安帝即位,西羌寇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
由此事可以看出来,吴清所说的升车骑将军、大将军也不是痴人说梦,当然这也要看人,若是像吴氏这样的天子外戚则会更容易一些。
《后汉书·董卓传》:“(李傕)傕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车骑将军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诏、荐举官吏、重要的迎来送往礼制性活动等。武帝时主要以功臣与亲信担任,此后主要以外戚担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后期皇权旁落外戚的事实。
汉宣帝后的车骑将军多以外戚任之,史高、许延寿、许嘉等为外戚;如王音、王舜、王接等为元帝王皇后外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后期皇权旁落外戚的事实,虽然现在大权没有旁落,但刘备、刘禅和诸葛亮还是愿意任用外戚为车骑将军,
蜀汉的第三位骠骑将军也是吴氏的人,吴清的叔父吴班,是接了李严的班,但自吴班之后,蜀汉的骠骑将军之位便空着了,吴清今日在提到这些之时还带着些许的自豪感,虽那些都只是吴氏昔日巅峰之时的辉煌,但还是挺值得回忆的,
毕竟无论是车骑将军、还是更高的骠骑将军都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做上的,
骠骑将军在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置,算是专门为霍去病而设,第一任便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西汉霍去病任骠骑将军,俸禄与大将军等)。
由汉至三国,军号泛滥,然则始终以大骠车卫、四征前后左右为最高。
因为战功显赫,才能出众,汉武帝先是任命卫青为大将军,
又为霍去病设立了骠骑将军一职,漠北之战后设大司马一职,卫霍加官为大司马,又定下法令,规定骠骑将军的俸禄同大将军相等,有太尉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