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其他类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三百三十章 各取所需,守护潘淑的孙权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章 各取所需,守护潘淑的孙权(1 / 2)

这样护卫宫禁的要职品级虽不怎么高,但一般都还是由宗室之人亦或是极为忠诚的将领来担当此任方才妥当,当然这也只是表面的忠诚罢了,

毕竟有常言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且不说远的,就说今年发生在曹魏的那次不成功的政变吧,谁又能料到做了曹家差不多四代君主的“忠诚”司马仲达怎会突然暴起噬主呢?

这其中有被曹爽逼急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司马仲达隐藏多年的野心在作祟啊!

司马师又在此时担任曹魏的中护军方才能如此迅速的帮助司马懿控制洛阳,不过现在早已化为冢中枯骨了,

在事变前夜,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

次日清晨,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

镇静内外,置阵甚整,连司马懿都颇为感叹:“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

当初,司马师私下里养了死士三千人,平时死士们散在民间,到了事变之日聚集起来,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大家都不知道死士们是哪里来的,但如今司马师死了,司马氏在曹魏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切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曹魏时期,宫城内的宿卫由领军将军(资历低则为中领军)负责,宫城之外的治安由护军将军(资历低则为中护军)负责。

实际上,多设中领军与中护军,领军将军与护军将军不常设。

中领军“掌内军”,下辖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其兵力占绝对优势。

武卫营由武卫将军统领,掌殿内禁卫。

武卫营的前身是由曹氏子弟统领的“虎豹骑”,后来吸收了许褚统领的“虎士”,组成全军的精锐—武卫营,人数在五千左右。

五校尉(屯骑校尉、长水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越骑校尉)源自两汉,但这时五校的兵马不多(每部只有数百人)且不驻扎在城外,已经不算是城外重兵集团了。

但曹魏时期五校尉的地位不低,职责变为了在宫城之内的宿卫,很可能属于君主身边的外层宿卫。

中垒营是典志记载的三营之一,魏明帝时所设,地位在武卫将军之下、五校尉之上,存在时间不长。

高平陵事变以前的曹爽,曾毁中垒中坚营归中领军,所以中垒营在魏明帝时可能独立存在的。

另外典志中存在的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在曹魏不常置,

中护军“掌外军”,由于镇守宫外,相对独立。

尽管制度上隶于中领军,实力也远逊于后者,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也很重要。

魏文帝时期,中护军还隶属于中领军。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时,就利用职务之便“阴养三千死士”,进而趁曹爽出城之时,发动高平陵政变,占领武库,控制京师,夺取政权,但也这也没持续多久,司马氏便被曹爽击败,远遁蜀国了。

曹魏时期实行中外军制度,实际上中军和外军都是中央直辖。

中军就是京师的禁卫军中领军、中护军所部,驻扎宫城内外,尽管经常外出作战,但作为精锐,人数不多。

现在醒悟过来的曹爽后为了巩固权位,把各处强兵聚集起来,中军兵力遂超过了十万人,这一举措也是效仿了前世另一个时空中司马懿的作法来的。

蜀汉实力不强,中央机动部队实际上就是禁卫军。

蜀汉的禁卫军也是领军、护军制度,但源流不同。

蜀汉的领军是某支军队的统帅,诸葛亮北伐时留在成都的领军或中领军则是禁卫军长官。

所以还存在前领军、行领军等其他武职。

中领军下辖虎贲、羽林,虎贲营由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营的步兵和骑兵分别由虎步监和虎骑监统领,虎步营兵力达五六千人。

还设羽林中郎将,下设羽林督(也称中部督、殿中督)负责殿中宿卫,可能还存在羽林左部督、羽林右部督。

蜀汉的护军起源于东汉大将军出征时设的中护军,曹操也设过护军中尉。

但蜀汉护军是刘备出征时的中军亲兵,赵云、陈到都担任过此职。

夷陵之战后,刘备一直留在永安宫,直至去世,这支军队便成为永安宫的护卫。

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与诸葛亮共同辅政,这支军队也因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遭到排挤。

蜀汉的护军一直具有临时性,是大将出征时的亲兵统领,时立时废。

光禄勋、卫尉、执金吾、五校尉也还存在。但光禄勋、卫尉、执金吾基本上是养老的虚衔,五校尉还领有屯兵,地位不低。

潘淑也知道孙俊积极向她们母子靠拢只是为了日后的权势、更大的利益,并不是真心想帮她们母子,但她也没有办法,必须与这些人周旋,各取所需,互相利用,

让她能够活着登上皇后的宝座、亮儿登上太子之位,即便成功之后代价很大,对她们母子亦是值得的,当然失败了也会很惨,必然会被现在的盟友落井下石、死无葬身之地的,

但她不怕,毕竟她可是用了不少心思才爬到如今的地位,好不容易有机会登上全天下的女子都梦寐以求的皇后之位,亮儿也有机会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