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83(1 / 2)

秦朝宁看着三道题, 定定地思考着。

第一道题:[1]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他记忆中的原文是, [2]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本意是遇到闹饥荒,朝廷储备不足该如何处置?然后原文上下便是鲁哀公与有若,针对此问题展开的对话。

秦朝宁自身是赞同有若的观点的,只有百姓富足, 朝廷才会富足。[3]民如水, 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点便是源自《荀子·哀公》, 其中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

所以其中破题,不能偏离先有民, 才有国富君富。

待想好了第一道大题, 秦朝宁继续往下看第二道题。

[4]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一小段的释义, 他是记得的。其中内容是有人问孔圣人为何不从政?孔圣人表明自己的态度,点明难不成只有做官才叫从政么?

如果按照秦朝宁自己的个人理解, 确实只有在官场内做事才叫从政。不过,《论语》是存在各个儒家观点来传道的,所有释义皆围绕着儒家思想出发。

而对于秦朝宁自己而言,相比起儒家那一套,他私底下较为认可法家的思想:富国强兵,依法治国。

不过,眼下这些均是不能写到纸上,亦不能宣扬于众。

秦朝宁想了想,为了不偏题,决定遵循儒家的思想破题,从为孝即为政入手,以认可该观点的句子来破题,以引用《书》的原文来承题,以引入史例论据来起讲,其余则围绕着中心往下写便可。

理清了两道大题的思路,他往下看了看第三题诗赋题。

惜春的题材好写,与眼下二月末也应景。这题不难,太有灵气的诗词秦朝宁没有,中规中矩应试的,还是能写一写的。

于是,他把答卷先卷好放在一侧,免得弄脏了。随即,他才提笔、点墨,在草稿用纸上开始答题。

因为他写得认真,以至于县令大人一行人巡查而过的时候,他都没半点反应,仍旧埋头书写。

县令等人倒是因为他的年幼而止步,稍作停留片刻。

他们就站在离秦朝宁考桌一步之遥的位置,往他的草稿上看了几眼,确认其字迹清晰,娟秀工整,这小儿专注的神色似半点没被题目难倒的模样才离去。

这一幕,使得他们几人均满意地笑了笑。

这小儿如此这般流畅地答题,对于他们而言,亦算是教化之功。这都是说明他们把盐边县整体治理得还不错,才会如今有眼下举试的学子们这般多,其中还有这般年幼的。

几位大人这会,倒无一人想过眼前的孩童是否有机会会考中,均是默认他只是来参与应试,增加经验。

许久后,秦朝宁把三道题都在草稿用纸上写完整了。

当他准备检查之际,忽地一道惨叫声从县衙内院传来,把他吓得手都颤了颤,险些撕了手中的纸张。

他不解地抬头,只见不远处有衙役与考差已经往外跑了出去。

随着内院那厮哭天抢地,又传出好几个学子怒吼,“竖子——害我也!”

“如此这般倒霉,教我如何归家与父母亲交待!——求县令大人开恩呀,求大人体恤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今日这一两银子亦是掏空家中银钱。”

外面又哭又闹,坐在自己号房内的秦朝宁有些许不安,发着呆细细听着。

等这番骚动被衙役们与考差们镇压了下来,秦朝宁才从传过来的声音里面,在混乱几方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了大概的情况。

原来是内院蓦然刮起了风,那名学子写了大半的答卷稍有不慎就被吹到了砚台上,眨眼间答卷就沾染了墨。

对方见答卷顷刻间就此一毁,心态便崩了。

接着,他制造出来的骚乱,让别处几位学子猝不及防地突如其来受惊,手中刹那间执笔不稳,个别不是错了笔画,便是散了墨。

如此下来,他们也同样算是毁了卷面。

这才有的前面闹哄哄的一场。

秦朝宁眼下被此事惊到了。他在心中小声告诫自己,日后无论哪场考场均需早些到场才好,同时对于答卷的保护,定要万分小心。

缓了缓思绪,他才开始把草稿上的两篇文章与一首诗,一一抄到答卷上。

待申时一刻左右,秦朝宁答卷上的墨都干透了。他再次检查了一遍自己的姓名、籍贯等均是无误,才将其卷好,起身朝考差们举手示意要交卷。

一会儿后,一名考差带着装考券与草稿用纸的箩筐上前来。把秦朝宁的答卷与草稿用纸都收走后,对方叮嘱秦朝宁需安静地离开府衙,不许四处张望弄出什么动静。

秦朝宁应下,快速收拾好考桌上的笔墨砚,放进自己的考篮,然后放轻了脚步离开。

有沿途隔间的学子看到这个“蒙童”的身影,不由得笑了。

小儿,真儿戏呐,就这般来考场上体验一场,家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