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许园长按惯例巡班,来到大班活动室附近,突然听到有人提到“萧晓”。
她寻声而去,声音是从陈菁班传出来的,有几个小家伙正在聊着春游那天与萧晓的见面。
许园长有些兴奋,把陈菁叫到了走廊上,询问她那天的事情。
陈菁没想到事情暴露的这么快,为了避免园长打小小的主意,便只提在海豹池与萧晓班擦身而过的事情。
许园长听了在心里大呼可惜,可却又无可奈何,只是轻斥了陈菁一句,怪她没有和萧晓联络感情。
陈菁不想反驳她,应付着点点头,打了声招呼回班继续带班去了。
这件事本来就应该这么过去的,可凡事都会有意外。
春游那天,正好有一个拍摄家乡主题纪录片的摄制组,在附近采风,把海水浴场里重聚的伙伴们都拍了下来。
制作纪录片时,一名工作人员认出了萧晓,提了一句,其他人也很好奇这个小才女,都凑过来看。
这时,导演过来检查工作,看到一群人聚成一堆,有些不悦,想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走到近前,刚要出口训斥,无意中看到画面中的萧晓,口中的话转了个弯,变成了:“放大音量,看看这些孩子叫她什么?”
工作人员们被吓了一跳,回头一看竟然是导演,略有些尴尬的打了声招呼后,纷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剪辑师调整了音量,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聊天声,让导演皱了皱眉,还是耐着性子仔细辨认,可惜只听到了一句句的“老大”。
“这算什么称呼。”导演抱怨了一句,又让剪辑师把视频拖到最初看到女孩的位置,可还是只能听到“老大”这一称呼。
“嘿,我就不信邪了!”导演拍了一下桌子,较劲地说,“你再往前拖,看看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现在画面里的?”
一群孩子聊天、女孩被围了起来、女孩被爸爸扛在头顶看热闹……进度条在一次次地往回挪动,直到女孩从画面里消失。
“就这么多?”
剪辑师点点头,今天本来就是以拍海景为主,海趣都是顺带拍的,能有多少画面?
“那这样,你用慢速从她刚出现开始播放。”导演要求全场安静,他要好好辨认一番。
终于让他听到了“小小”这一称呼,可是只有这么一点收获,还是有些不甘心。导演左思右想,想打开一个突破口。
突然他仿佛想到什么,拍拍剪辑师的肩膀:“你再往前找,看看那群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果然,他嘴角微扬,吩咐了下去,让大家寻找今天拍摄的所有视频中,含有幼儿园春游的片段。
一名员工有些不解:“黄导,咱们的主题不是家乡吗?干嘛要跟一个女孩死磕?”
黄导笑着摇摇头:“汝之不惠甚矣!人才也是家乡的一部分嘛,更何况现在这个女孩热度正高,如果能采访到她,会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收视率!都别说了,快工作吧。”
明白了导演的想法,大家有都忙碌起来,是啊,纪录片本来收视率就低,如果能出现个人们平常关注的话题,还是很有帮助的。
摄制组当然不是只拍的海景,沿海一带附近有特色的景点,都有拍摄到。
没过多久,办公室里不断传来“刘导,这里”的呼唤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刘导不厌其烦的穿梭于各个工位之间。
终于让他在一段有关鲁迅公园的视频中,重新的找到了女孩的身影,果真也是春游的孩子。
看视频中队伍的方向,仿佛是前往水族馆,刘导叫助理分别去鲁迅公园和水族馆去调查,看看能不能找到进一步的线索。
就这样,在三天后,丁园长接待了一名特殊的访客——电视台的记者。
记者先是询问了有关幼儿园的发展史和未来的计划,丁园长以为是来介绍幼儿园的,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希望把幼儿园的名声打出去。
当提到英语特色时,记者表现的十分感兴趣,丁园长便为他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提到了萧晓。
终于听到“小小”这个名字,刘导迫不及待地询问这女孩的资料,没错,那个记者就是刘导扮的,毕竟他有太多想了解的事情,害怕其他记者问不明白。
等丁园长都介绍的差不多了,刘导才向她确认,萧晓是不是糖球会上的那个小才女?
得到准确的答复后,刘导又询问,上周六幼儿园有没有去鲁迅公园春游?
丁园长有些诧异,他是怎么知道的?
刘导这才表明了身份,表示自己正在拍摄一部家乡主题的纪录片,之前在海边拍摄的时候正好拍到了幼儿园春游。
他认为从孩子开始学英语非常有先见性,很适合作为“家乡的未来”这一部分的内容,因此想采访一下萧晓。
丁园长觉得有些不妥,刘导便摆出一堆大道理,想方设法地劝她,终于把她说犹豫了,表示可以帮忙问问。
上电视这么大的事,当然不能草率,刘导点点头,还特意避嫌的走到门口,以便她打电话。
丁园长分别给萧晓的父母打电话,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二人虽然也有些许担忧,也觉得这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