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了王夫人,孟川接下来几天多次往返汉军军营,和王平、费祎等人反复沟通,更加了解了王平、费祎对未来上庸城的规划,心中也更加踏实。
和孟川相比,孟达此时却已经如坐针毡,越来越感觉到整个上庸城已经开始脱离了他的掌控。
在谢旌第一次出现在上庸城的时候,他觉得曾经的自己再次回来了,虽然他和魏军已经撕破了脸,但这天下除了汉国,还有吴国,他在多年前就开始联络吴国西陵都督陆逊,也终于收到了回报。
上庸城地位险要,汉国和吴国都不可能轻易放弃,现在他投降了汉国,但却明白,司马懿在信中讲的那句“蜀人莫不切齿于将军”是有道理的。
如今吴军北上,他本计划驱狼吞虎,依靠吴军排挤汉军,好继续独掌上庸城,但这事情做着做着突然就变味了,汉军和吴军竟然联合了。
孟达在私邸中来回踱步,越走越暴躁,越走越生气,气上心来抽出佩刀,竟然一刀斩断了身旁的几案。
但斩断几案的巨响却让他惊醒,他突然感觉好像失去了所有力气,失魂落魄瘫坐在了地上。
如今不仅魏军切齿于他,汉军也切齿于他,而吴军对他,就好像对战场上卷刃的大刀一样,毫不怜惜的丢掉了。
夹在三个强大国家之间的他,终于从一开始的左右逢源,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孟达抬头看去,虚弱的太阳垂在天边,只剩下了最后一片余辉,没有了正午时候的光芒万丈。
自己的上庸军在汉军、魏军面前,也如同西落的太阳一样无力,这时候,孟达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策略已经失效了,而上庸城,也将迎来新的时代。
……
天刚蒙蒙亮,孟川就睁开了眼,今天会有一件决定上庸城未来的大事发生,所以他昨晚半夜时分才沉沉睡去,今天很早就睡不着了。
费祎告诉他,未来的上庸城领军的位置,将由自己来做,上庸城一切与汉中汉军的沟通,需要他署字方可生效,这一切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上庸城将逐渐过渡到孟川的时代。
孟川披上衣服,走出了房间,刚刚黎明的大地还并不明亮,厚重的云彩虽然还暂时遮蔽着太阳的光芒,但已经无法阻止阳光刺透黑暗了,今天会是一个大晴天。
费祎提前放出了将由孟川决定上庸军留守和迁回汉中的消息,并告诉他,这是他掌控上庸城的第一步,那就是决定别人的命运。
果不其然,随后几天许多文武官吏都登门拜访,或者表达忠心,或者攀附感情,或者哭诉家庭的不幸,目的则只有一个,请求孟川把他留在上庸城或者迁到汉中。
所以孟川这些日子过的很不好,一方面是对自己逐渐架空父亲的内疚,另一方面则是担忧和害怕,以前邓贤在的时候打压欺辱他很难受,如今这么多人求他,他依然很难受。
费祎告诉他,这是他掌控权力必须学习的第二步,他得分辨别人喜怒哀乐背后的真实诉求,以此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最终,在关键的留守上庸城人选上,他选择了李辅,而不是王冲。
费祎告诉他,李辅这个人是孟达心腹,在上庸军中地位高崇,不好掌控。
王冲为人灵活,又和王夫人有亲戚关系,在上庸军中资历不高,其实更容易受他的摆布,不会威胁他掌控上庸军。
孟川沉默良久,最后还是没有改变选择,他只知道在面对可能得敌袭时,他更希望身边是可靠的人,至于成为上庸军的新领袖,他很有信心能靠着自己的长枪去获取。
费祎并没有阻止这个莽撞的幼子,如今上庸城的局势已经掌握在汉军手中,背靠着大汉这棵大树,孟川有很大的余地如处理上庸城的局势。
扫洒的婢子看到主人在严寒中走出了房间,贴心地取来了狐裘,披在了他身上。
这些日子孟川神气起来,他身边的这些亲兵杂役,婢子仆从也跟着沾了光,对他越发上心了。
这时候,第一缕阳光刺透黑暗降临了大地,孟川也一扫心中的犹豫和徘徊,重新又充满了干劲。
上午,孟川收拾妥当,便朝着郡衙而去,今日上庸城将在衙署举行会议,汉军、吴军都会参加,正式宣布自己的任命,和上庸军新的安排。
孟川到了郡衙,看到门口卫士神情紧张,知道今日议事关系重大,整理整理衣衫,大踏步进了衙署。
孟川进了大堂,里面上庸城的主要文武都已经到了,孟达坐在中央,无精打采,上首还有几张几案没人坐,孟川知道这是给汉吴两国留的。
孟达抬手示意孟川坐好,虽然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但汉吴两国的人还是没有出现,孟川心里知道,这怕是两国在给上庸城众人展示地位。
临近晌午,外面终于传来通报,汉吴两国代表终于来了。
过了一会,以王平为首,费祎、谢旌等汉吴高层一同进入大堂,身后两列汉吴武士随同鱼贯而入,分列在了两侧。
上庸城大堂之中进来了吴汉武士,上庸城众人交头接耳,但又无人敢讲话。
孟川抬眼看去,那武士个个甲胄鲜明、身材高大、目光凌厉,看了令人胆寒,心里想这就是汉吴两国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