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游戏剧透历史:我的队友是孔明> 第四十八章 老刘家的传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老刘家的传统(1 / 2)

清点完给宋白的奖励,诸葛亮没有耽搁,随即就命人把各贵重物资搬进了上一次的大帐,待众人离开后,过了一会神奇的光幕再次出现,诸多物资一一消失在了光幕之中。

诸葛亮稍稍放下心来,如今大汉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胜利,汉中东部局势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他对下一步对关中的佯攻、对孙吴在东部发起的石亭之战,以及最重要的兵发陇右,都有了更大的信心,但依然还希望这个热情称呼自己为哥的年轻人,能再次提供宝贵的建议。

“原来当年先主经常所讲的求贤若渴,便是如此心境啊。”诸葛亮一边往回走,一边心中回想当年先主三顾草庐,希望自己辅佐他的场景。

那时候自己还意气风发,自觉天下尽在掌握,如今他肩负重任,是千斤重担系于一身。

一边面临着大汉一大摊子事,另一边又时刻不敢忘与先主的约定,之前给陛下上的《出师表》里所讲夙夜忧叹,并非夸张,确实是真实的心境。

“不过好在陛下还能听取我的意见。”想到刘禅,诸葛亮嘴角带上了一抹笑意。

如今大汉诸事繁杂,内部同样也有不少派系之争,为了北伐中原、匡扶汉室,他不得不把诸多文武官吏置于相府,以强力统领内外事务。

这虽然大大提升了政务处理的成效,但毕竟君臣有别,如果处理不好宫中与丞相府的关系,君臣之间难免生出嫌隙。

所幸,他与当今陛下关系,和与先主关系一样,算得上是君臣相知,甚至于当今陛下对自己的信任与仰仗超过了当年的先主。

他又记起了建兴元年陛下即位之时的场景,当时大汉内外交困,陛下在宫中向他哭诉不堪重任,不要做皇帝,那内外堪忧的场景让他不忍回忆。

当今陛下生于兵乱之际,自从年幼懂事起就屡遭兵乱,当时的先主还没有攻取荆州取得落脚地,也就没法护他周全。

当年子龙救他一次,后来陛下又差点被带回吴国,所以陛下从年幼开始便十分缺乏安全感,他看着陛下从小长大,对这一点感触颇深。

想来这就是陛下刚即位时经常惶恐不安的原因吧,他毕竟当年还只有16岁,先主也还没有把全部为王、为帝之道传授给他,面对一个陌生的角色和身份,任谁也会紧张窘迫吧。

这时候,诸葛亮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一个药囊,这是去年自己北上汉中时,陛下亲手织好交给他的,说里面有药草,可以护体养心。

药囊针脚绵密精致,继承了先主出色的手工技巧,就是拿到市场上,也该有不少人会抢购。

诸葛亮微微一笑,心想老刘家不仅善于治国,也很善于有一手养家糊口的营生。

手握药囊,诸葛亮加快了脚步,伴着星光,朝着大帐而去。

……

东三郡之战之后不久,诸葛亮一边上表向刘禅奏明收复西城、上庸二郡情况,以及战后诸文武的安排,另一边让杨仪通知在汉中的诸文武高层,在沔阳中军驻地再度开会,商讨下一步诸多事宜。

二月初,汉中地区已经度过了最寒冷的时候,不长的冰期过后,薄薄的冰雪已经开始消融,大地也开始悄然复苏。

汉中中军驻地,原先诸葛亮临时搭建的军营大帐已经在向朗的多次坚持下得到了加固,好能让诸葛亮住的稍微舒服些。

不过营建营垒之事还是被诸葛亮否定了,诸葛亮选择此处驻军主要是为了调度东、西两边石马和阳平关等地中军方便,此处并不是汉中西部防守要地,他不想因此浪费人力。

不过先主封汉中王时候的封王坛他还是让人修葺一新,并且时常前往坛边,睹物思人。

二月初八,汉中汉军诸高层已经都抵达中军驻地,定于今日早上议事。

一大早,诸葛亮再次迈步走到了封王坛前,眼前好像又浮现出了当时先主登坛封王的场景。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

诸葛亮轻轻吟诵着《先王为汉中王表》的内容,这表里一同上表劝进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但当初劝先主称王的目的没有变。

表中曾言“昔在《虞书》,敦序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也就是自古至今帝王往往会分封同姓,作为巩固皇室的屏障。

如今天下离乱,汉室播迁,需要需要再次有刘姓皇族站出来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好为了将来三兴汉室助力。

诸葛亮弯腰轻轻拨去了封王坛上掉落的枯叶,意外发现坛边石缝中竟然冒出了一抹绿芽,诸葛亮盯着绿芽许久,仔细看着这株绿芽的根茎、叶脉,不禁感叹这株嫩草竟然能顶风冒雨顽强破土而出。

诸葛亮拨开了压住嫩草的几粒石子,如今大汉局势正在好转,纵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依然艰难,他也必须要走下去。

初升的太阳跳出了地平线,阳光洒满了大地,诸葛亮看了一眼朝阳,转身朝着中军大帐而去。

……

赵云早早的就来到了中军大帐,杨仪守在门口,看到他来了,远远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