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诸葛亮从五丈原派出了最后一支机动兵力北上,汉军在渭水两岸的形势取得了显著的好转,凭借着背水而营的新战术,魏军始终难以对渭水南岸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在魏军到来之前,汉军已经在营垒与南岸之间架起了三条铁索,铁索不仅方便了汉军在两岸之间运送补给,而且也阻止了魏军船只绕道渭水北岸营垒后方,破坏汉军兵力和物资的转运。
而五丈原增援兵力进一步强化了汉军对渭水沿岸的控制,安排兵力沿着渭水上下游十数里不断地巡逻探查,防备着魏军渡河的企图。
不仅如此,渭水北岸营垒屹立不倒,还可以时不时地安排小股队伍袭扰魏军,进一步增加了魏军围攻北原的难度,迟滞了魏军的进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丞相,我军增援兵力派出后,魏军再难以染指渭水南岸,北岸营垒也更加牢固,现在战场形势正在扭转。”杨仪面带喜色,急匆匆送来了最新的战报。
诸葛亮接过战报迅速浏览了一遍,心中也稍微放了下来。
自从魏国雍州大军南下这近十天以来,汉军褒斜口防御体系受到了魏军巨大的压力,魏国雍州精锐展现出来的战斗技巧和战斗意志超出了诸葛亮的估计,让他更加确认最开始选择陇右作为主攻方向的正确性,否则,若是汉军真在关中陷入与魏军的肉搏,怕是凶多吉少。
好在目前形势逐渐改善。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目前北原及渭水北岸之汉军约有八千人,这次魏军出动三万人来攻,还不够五倍之数。
即使郭淮雍州精锐战斗力很高,但只要凭借着坚固的城防,诸葛亮也有信心熬过这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元雄的队伍还有几日来到?”诸葛亮抬头问道。
“刚收到的消息,褒斜道突然下雨,道路难行,吴领军部还运送着大批粮草辎重,估计还要再延宕十日左右才能抵达五丈原。”杨仪施礼说道。
“嗯。”诸葛亮点了点头,但他心中其实叹了口气,因为此时吴班的六千人比平时更加重要。
在诸葛亮的预估下,魏军第一波反击并不是最强劲的,魏国中军进入关中之后那一战才是大汉将面临的最大威胁。
如今,郭淮突然南下进攻褒斜口有些打乱了诸葛亮的谋划。
在原先的计划中,汉军攻占陈仓城之后可以伺机北上汧水流域,这样可以与东路武功一线汉军配合,分割调动关中魏军兵力,寻机歼灭魏军有生力量,为下一步与魏国中军的硬仗做准备。
但如今魏军不去陈仓城而是杀到了褒斜口,诸葛亮不得不考虑首先调动陈仓城汉军东返了。
“丞相,有一个好消息,我军目前五丈原的城营已经完工,深沟高墙,足以很好地抵御魏军可能的进攻。”杨仪施礼补充道,这些日子他熬夜监督城营修筑和辎重调度之事,身心俱疲,但好在城营终于完工了,有这座城营,他心中也踏实不少。
诸葛亮向杨仪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这是杨仪独立督建的最大一座合格的城营,这些日子诸葛亮闲暇之余视察城营修筑,工程进度整体上还是有条不紊的,这让诸葛亮很欣慰。
这次北上关中之战,除了杀伤魏军之外,最让诸葛亮欣慰的其实是帐下文武的成长,魏延负责东线战事能够做到稳扎稳打,也有智取郿县的亮眼操作,丞相府班子中费祎、杨仪、霍弋等人也都有巨大成长。
这些年诸葛亮越来越认识到,人总归都需要在实际磨砺中成长的,无论读多少书、练多少兵,都要与实际经历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作用。
原先大汉荆州部大军在云长统帅下战斗力颇盛,除了云长在荆州时办学带领兵卒研习文采武技,荆州汉军与魏军主力几番交战也是重要原因。
诸葛亮相信,这批年轻文武经历这一战想必都会有巨大的成长。
“为政之要无过于用人者,重新集聚锤炼一批如你一样的得力人才,将是大汉还于旧都之关键。”诸葛亮微笑着对杨仪说道。
杨仪听了这话,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赶忙施礼说道:“我距离丞相之要求还差的太远,只希望能为丞相分一份忧,为匡扶汉室尽一份力!”
一想到人才,诸葛亮又想起了姜维,不知道在这次郭淮南下进攻中,姜维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军在渭水以西依然还没有发现魏军踪迹是吗?”诸葛亮又问道。
“前些日子派出的斥候并没有发现魏军踪迹,昨日最新一批斥候暂时还没有回营。”杨仪说道。
听到杨仪这样讲,诸葛亮心中又警觉了起来。
目前情报显示,姜维并没有出现在褒斜口北部战场,按照队友宋白提供的信息,姜维向郭淮提供的新战略很显然就是如今魏军执行的褒斜口之战,照常理姜维不可能不参加这一战。
诸葛亮再次查看着地图,地图上渭水上游到五丈原之间那一片空白非常扎眼。
此时的五丈原大营可以说是最为脆弱的时候,最后一支机动兵力已经北上,吴班的生力军还没有到,若是这时候有一支魏军突袭五丈原,诸葛亮将不得不艰难地抉择是否要放弃褒斜口外围据点,固守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