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游戏竞技>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90章 论时论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章 论时论势(1 / 2)

第90章 论时论势

在场的太学生皆是士子,除了个别只有志于经学的人,大部分人未来必定会经历选官的流程。

无论是举孝廉丶茂才,还是经过九品中正评定品级,都是与在场的太学士子们未来的仕途息息相关的问题。

众人一双双期盼的眼神看着台上的皇帝,但此时站立在台上的曹睿,却觉得有些难以处理。

夏侯玄的问题很尖锐,确实指出了中正制度的本质问题。但是中正制度是那麽容易改变就可以的吗?

九品中正制度并非是陈群一个人搞出来的,而是经历汉末数十年的丧乱之后,由曹操丶曹丕两代君王将『清议』这件事,从地方上的士族丶名士手里,收归在朝廷担任官员的『中正』之处。

乃是收权之举。

相对察举制度来说,九品中正制度已经更为先进丶更为集权了!

夏侯玄今日在太学众人面前提出的问题,都是目前的九品中正制度执行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确实有中正缺乏监管丶中正也确实在缓慢侵夺吏部选官的权柄。

但现今魏国社会的发展阶段,远没到可以支持将选官制度从『九品中正制』叠代到下一个版本『科举制』的程度!

想到这里,曹睿没再犹豫,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听过这几句童谣吗?『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周围坐着的太学生们纷纷点头。这几句童谣太知名了,早在桓灵时期就已传遍大汉各地,乃是激烈的讽刺了察举制度里的漏网之鱼。

「朕欲选官以教化万民,若是仅凭名声,让那些不守礼法与不学无术之人做了朕的臣子,朕定是不会同意,想必诸位学子,也不会让这种华而不实之人作为自己家乡的父母官。」

谁会希望主政自己家乡的官员是个垃圾呢?

曹睿继续说道:「既然郡中清议未必靠谱,有郡中的中正官来为士子评定,已经是比纯靠『名声』的孝廉更加实际丶更加公平了!」

见太学生们都屏息听着自己的发言,曹睿语气微微升高:「但如夏侯玄所说,中正或许也会存在偏见,对士子的品评或许也会存在错误。」

「因此,朕将传令于各郡国,命其推举的中正官每三年更换一次人选。」

「在今日之前,士人的品第一旦被中正评定就不能再次更改。在今日之后,朕会传令尚书台,若士人对自身的评定结果有异议,五年之后可以向郡中申请再次评定。」

「刘侍中,将朕刚刚之言转述给中书下旨。」

士子们见皇帝侧后方的刘晔应允,纷纷欢呼了起来。

确实值得欢呼。

原本一经评定就再无更改机会的品第,竟然有机会再次申请评定了?

品第乃是士人赖以选官的要求,如今品第可以有重新评定的机会,相当于给人逆天改命的机会。

但曹睿面带微笑着站在台上,可以看到众太学士子的兴奋之情,但也能够看到在人群中束手站立着的夏侯玄眼中的一丝失望。

失望吗?失望就对了。

曹睿虽然赞赏夏侯玄出身高门,但却能以同理心和胸怀天下的气度,向皇帝提出对一个完全管不到自己的制度进行改革。

相当于一个官二代,提出改革高官后代的政治特权。

这是非常具有政治理想的事情,这也让曹睿认为曹氏夏侯氏中出了一个有治国之才的人。

但政治理想和政治改革中间的差距,比辽东到夷洲的距离还要远。这是知易行难。

显然此时的夏侯玄还是颇为天真的。

曹睿知道,历史上无数优秀的政治家想要改革制度,以舍得一身剐的气度拼命去做,即使侥幸做成了一部分,但也会在随之而来的反扑中人亡政息。

曹氏夏侯氏惯出统兵的武将,如今夏侯玄十七岁能有如此见识,日后若经磨砺,或能成为宰辅之才。

旁边站立着的郑称示意夏侯玄坐下,随即朗声说道:「向陛下请示的环节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陛下向太学学子提问。」

有问有答才是良性的互动。曹睿的第一个问题「如何减少各郡国的冤狱及犯罪」丶第二个问题「如何在州郡中推行经学传播」,数名学子前后起身作答。

从教化丶从礼法丶从建学,学子们都提出了不错的想法。『减少犯罪』和『推行学术』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太学中接触过的。

而第三个问题刚一问出,太学生们却纷纷思索丶不敢抢答了。

曹睿站在台上问道:「四方边郡负担颇重,朕欲使边郡减负,诸位太学士子可有计策?」

边郡?对于大多数太学生而言,『边郡』二字只是一个听过但未去过的地方。毕竟五百个太学生内,就有两百人来自汝颖宛洛。

剩下的三百人里,出身边郡的也就一百人左右。而这些士子们从小学经,又有几个人真正关心过自己家乡面临的军事压力,亦或是经济上沉重的负担呢?

学子们纷纷沉默。即使如夏侯玄丶司马师丶傅嘏这等优秀的士子,却也几乎没有什麽好的想法。

此时甲阶的学子中,姜维见半晌过去四周仍是无人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