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他们经过一番实验后,终于确定了导致飞船无法正常启动的罪魁祸首——雨水。
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刘启便开始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经过数日苦思冥想,他认为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依靠人力来驱动飞船。
刘启意识到只要在动力舱内重新设计一套能够由人力推动螺旋桨的装置,便可解决眼下的困境。
然而,事情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虽然这个想法看似容易实现,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
例如,如何最大程度地节省体力成为了刘启最为头疼的难题。
此外,人手不足同样令他感到困扰。原本他们的团队人数就有限,除了刘启自己和四名女性成员外,操控飞船以及负责烧火的人员已经占用了三人,剩下的两人也各自肩负着其他重要任务。
此时,刘启终于深刻理解了为何有人会将人类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此刻,即使他们成功研制出了人力驱动装置,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人手不足。即便拥有了这项技术,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驱动它。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努力似乎都变得徒劳无功。
在苦思冥想数日之后,刘启觉得就算用人力去带动驱动系统也要用最省力的方法。
最后刘启想到了之前收集的房屋中有几辆看上去不错的自行车。
于是他就决定利用自行车来带动驱动系统,很快他就拿了两辆自行车来到动力舱。
刘启仔细观察着这两辆自行车,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设计方案。
最终他决定将自行车固定在动力舱中,拆掉后轮,单纯通过踏板带动链条,再利用链条带动一个合适大小的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来带动其他齿轮,最终驱动螺旋桨。
这个方案似乎是目前他想到最省力的方法,当然,这只是目前他能想到的最省力的方法。
说干就干,刘启带领着林悦、李娟、林晓和刘佳怡等人开始了紧张的实验。
他们首先用木头制作模型,尝试不同大小的齿轮以及各种结构的连接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
齿轮的大小不合适,会导致传动效率低下;结构连接不牢固,会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故障。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和改进。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和修改,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尺寸。
接下来,他们开始用之前寻找到的合金材料,通过切割和焊接等方式制造出合适的齿轮。
制造过程充满了艰辛,每一个齿轮都需要经过精心的打磨和加固,以确保其在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问题。
在制造齿轮的同时,他们也开始着手准备自行车的固定工作。
他们将自行车的后轮拆下来,然后通过焊接和一些支架将自行车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因为一旦固定不牢固,在运转过程中自行车可能会出现晃动,甚至脱落,从而导致整个传动系统失效。
经过长达四五天的努力,所有的配件终于全部制造完成。
刘启和众女开始忙碌地组装齿轮和链条。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个齿轮安装到正确的位置,确保链条的张紧度合适。
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因为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刘启坐在自行车上,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地蹬踏着踏板。
随着踏板的转动,链条开始带动齿轮,慢慢地,通过一系列齿轮的传动,螺旋桨缓缓地转动起来。
刘启的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他不知道这个简陋的传动系统是否能够真正地驱动螺旋桨。
刘启怀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坐在自行车上,当他坐在自行车上后,他就用力骑起自行车。
起初蹬起来有点费劲,但还不至于到十分费劲,这样哪怕是女的也是能蹬得起来。
虽然前面几下能感觉到一定的阻力,然而只要齿轮轮动后就会好了。
随着齿轮的缓缓转动,刘启明显感觉到脚下的压力在逐渐减轻,蹬踏自行车变得越来越轻松。
他的双腿仿佛与这机械融为一体,节奏愈发流畅,力量传递得也越发高效。
此时的螺旋桨,从最初的缓慢转动开始加速,如同一只被逐渐唤醒的巨兽,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呼啸声。
当转速达到每分钟几千转时,螺旋桨搅动着周围的空气,形成了强大的气流。
“娟姐,你去螺旋桨后面感受一下风力!”刘启对站在身边的李娟说道。
李娟应了一声向飞船外走去,此时站在一起的林悦和林晓也好奇的跟着李娟从动力舱离开。
当她们走出货舱侧门,尚未完全到达飞船后方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巨大的螺旋桨高速旋转着,那呼呼的风声震耳欲聋。
螺旋桨带起的狂风,吹得周围尘土漫天飞扬,形成一片昏黄的尘雾。
附近的小树枝在狂风中剧烈颤抖,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这强大的力量俯首称臣。
地上的泥土被卷起,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