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要在越巂郡站住脚,他正想着如何不着痕迹地与当地的一些豪族达成默契,爨习就找上门来,请求他向诸葛亮推荐他担任军职。
爨习投靠诸葛亮,也是深思熟虑以后,又和李恢商量的结果。
李恢投靠刘备以后,等于加入了元老系,成为铁杆的保皇派。
他虽然未必要与诸葛亮对抗,但关键时刻,必须要站队刘禅。
现在,诸葛亮南征以来,连战皆胜。
这意味着丞相诸葛亮,有了插手军队充足理由。
同为顾命大臣,统管内外军事的李严,在军事上没有一点建树。
不管是曹丕五路大军进犯西川,还是雍闿在南中造反投靠孙权,他都没有拿出一个章程。
当年刘备白帝城提拔李严尚书令,他虽然不愿意去朝廷充当诸葛亮的副手,但刘备为了保证李严的权利,还是给他挂上了尚书令的职位。
尚书令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负责管理朝廷的政务、诏令等事务。
刘备当时坐镇白帝城,确实需要一个尚书令。
他用李严是制衡诸葛亮,而不是掣肘诸葛亮。
但尚书令职位,能使李严在蜀汉政权中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一定的行政权力,能够参与到国家重要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
实际上,李严的三重身份:尚书令、中都护、永安都督,李严最看重的还是中都护这个职位。
他认为,中都护加上刘备的遗命,他可以和诸葛亮文武分职,分庭抗礼。
从职责上看,中都护似乎拥有较大的军事权力,能够监督和管理蜀汉的内外军事事务。
但中都护的军事权力,还是受制于在蜀汉军政事务中的处于核心地位的丞相诸葛亮。
李严的实职,只是永安都督,负责治理巴东郡,承担着防御东吴入侵的重要任务。
通过诸葛亮的这次南征,李恢、董和、包括杜琼等人在内,都看得挺明白。
李严似乎也偏离了自己的初衷,从主要热衷于军事,到更加关注对朝廷政务、官员任免之类的事情。
而诸葛亮对李严的合理建议,从来没有驳回过。
因此,李严更像是在履行一个尚书令的职责,而中都护形同虚设。
诸葛亮也看出李严对权势的迷恋,但他并不反感,他对李严的才干还是相当欣赏的。
领军出征北伐,匡扶汉室,是诸葛亮最大的目标。
只要对北伐有利,诸葛亮在其他方面,给予了李严不少的便利。
李恢作为元老系的骨干,又是军中的一员大将,还是镇守一方的庲降都督,与永安都督李严,那是天然的盟友,暗中助力是难免的。
就如这次,李严让他配合杜琼调查马谡贪墨战利品的事情,他就无法拒绝。
爨习找马谡举荐自己,可不是空手上门,他是拿出了满满的诚意。
杜琼在越巂郡坐镇调查,有张嶷、李严提供的线索,还有李恢提供的便利,理应能查出来点什么。
谁知道,马谡做事也是滴水不漏,那笔财富虽然到了他手上,但现在却是无迹可寻,因为昙花一现的鄂焕,已经彻底消失了!
高定从雍闿手上抢过来的那批财富数量巨大,军中知道的人可不少。
很快,杜琼调查了高定身边的很多人,查到了是高定的心腹大将鄂焕替高定押运那笔财富。
寻找鄂焕的下落,成了给马谡定案的重点。
杜琼办事的能力一流,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叫刘志平的知情人。
这个知情人,保留了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在高定兵败之后,鄂焕是投靠了马谡。
刘志平本来是鄂焕手底下的一个斥候,因为违反军纪,被鄂焕处分。
他壮着胆子去找鄂焕求放过,恰巧鄂焕刚刚出去送马谡派来的人,不在帐篷内。
刘志平进入帐篷以后,没有见到鄂焕,里面空无一人,却看到了桌子上那封信。
等了一会,刘志平也是读过书的人,没有能忍住,打开看了那封信。
知道内容以后,刘志平偷偷把这封信藏起来,悄悄退出了帐篷。
刚开始他的想法很简单,保留这个证据,要挟鄂焕,让他不处分自己或者处分轻一些。
后来,却没有机会了。
因为很快就开战了,刘志平违反了军法,按照军队的惯例,被当做炮灰冲锋在前。
好在刘志平是老兵油子,非常机灵,在战场上一见形势不妙,马上丢掉武器投降。
战争结束后,他也想继续当兵吃粮。
但因为不守军纪的影响比较大,知道的人很多,很快被蜀军知道了内情,发给他一些粮食,被遣散回家了。
刘志平虽然断文识字,也练过几天武艺,但他除了当兵吃粮,别的什么也不会。
蜀军把他遣散回家,他等于是失业了。
后来他听说鄂焕也被蜀军收编了,并没有传出他升官发财的消息。
刘志平虽然是老兵油子,但他并不是鄂焕的心腹,连高定的那笔财富交给鄂焕,他都不知道。
还是后来听到风声,说是高定的那批财富不翼而飞。
刘志平的小心眼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