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振卿交谈结束后,夏承安并没有找刘筱云说什么鼓励的话。
因为夏承安过于忙碌的原因,自己这位好朋友已经找到了另一位知己——宋小林。
这俩人一个机灵一个憨厚,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互补,而且在训练中都不怎么受其他人待见。于落寞失意中相逢的他们同病相怜,一时间居然还有些携手共进的意思。
夏承安不能强求他能像自己和徐振卿一样将青春全都留在这里,而一直接受李爱军锤炼的刘筱云心理素质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便没有夏承安开导,他照样可以活得很开心。
这,就够了。
次日一大早,收拾好背囊的夏承安就搭上了前往师部的便车。
这是夏承安第一次到师部来。
这里的布置显然比736团气派的多。
一辆真正的坦克被当作四十八团的标志静静摆放在距离师部大门不远的地方。通过那辆车的外型,夏承安确定这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装甲兵第一代主战坦克。
似是感觉到夏承安对这辆坦克极其感兴趣,领他进门的装甲修理连的新兵笑嘻嘻地介绍道:
“这车论年龄,都能当我们爷爷了,听说是咱们师装备的第一辆国产坦克。听老兵们说,之所以把它放在这里,目的是要让看到它的所有人都明白装甲兵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
“不过还有人说,前些年老师长把几辆现役的坦克开到这里来给大家上了一堂课,所以现在又多了一层蕴意,好像是求新,求进,求变。”
“毕竟,一个款式的坦克从咱们爷爷辈开到现在,虽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改进了不少地方,甚至连外观都有了很大变化,但训练和作战的基础并没有技术革新的变化大。”
听完这些话,夏承安略作思索,随即赞同地点了点头。
怪不得师部会三番两次派人去对采访他们这些刚刚踏入军营的新兵,甚至还因为自己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大动干戈让宣传科长与作训参谋一起去验证事情真伪。
合着,四十八师内部早就有了求新求变的共同意志。
照着这个思路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自己得到的那些特殊待遇,夏承安也终于有了答案。
师部很大,步行半个小时,夏承安才被带到装甲修理连。
作为典型的战略支援保障单位,装甲修理连的训练场和宿
舍全都坐落在师部一隅。这里是很多条道路的尽头,虽然没有外人前来搅扰,但只要靠近这里,随时都能听到那间宽阔的工棚内各种响亮的声音。
偶尔,还会闪烁电焊爆发的强光,以及测试发动机或电路产生的巨响。
夏承安被直接带到了连部。
比起坦二连的连部,这间只被当作办公场地的屋子充满了文化气息。
两个硕大的书柜摆放在连长和指导员的办公桌之间,方便他们随时调阅其中的书籍和文件。而除了办公桌和书柜之外,只有少得可怜的生活用品和多得惊人的坦克模型。
四面墙上,除了一些必要的标语和宣传画,张贴得全都是坦克的各种构件示意图。
对任何一名热爱装甲模型的军事爱好者来说,这里都像天堂一样。
此时的连部只有一个看起来文静得不像话的上尉。
戴着金属框眼镜的他看起来文质彬彬,若非那身残留着油垢的衣服,他更应该坐在机关单位,喝着清茶看着报纸,像一位岁月静好的饱学之士一样闲适。
但此时的他的桌上,摆放的却是一个几乎塞满烟头的烟灰缸,以及一本夏承安扫一眼就觉得有点难度的机械专业书籍。
见夏承安到来,这位文质彬彬的上尉立刻合上书籍,让夏承安坐在沙发上之后,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
“夏承安同志,我是师属装甲修理连指导员蔡元恒。接到门岗电话我就让人去叫邢班长了,待会儿他来了以后,你的任务由他来安排。这会儿要是没事做,右边书柜里有我们连的修理日志,你随便挑一本先看看。”
似乎觉得自己说话有些随意,可能会让夏承安有些适应不来,蔡元恒随即解释道:
“没有上级首长在的时候,不用特别拘谨,到了工棚,指不定谁听谁的。我们连的官兵平时想要借阅这里的书籍和日志,都是进来打报告说一声,拿了书就走。”
与坦二连不同,这里的连部又是另外一种独特的氛围。
或许是因为这里知识和学习的氛围更浓厚一些,夏承安没有客气,径直取了一本修理日志后,竟然迅速就陷入了那详实的手写报告当中。
夏承安并没有因为自己走得是发动机故障维修的方向,就特意忽略其他方面的故障日志。
因为在这些报告中,有很多情况考验的不止是修理技
师的检修水平,还有对于这份工作的认真和细致。
比如夏承安看到的第一篇修理日志。
某团在一次实弹演练中,一辆步战车射击出现故障,炮弹没打出去。
在排除了安全隐患后,该团迅速让本团的修理技师前去查找故障。结果前前后后找了一天半,愣是没找到原因。后来他们将这个故障上报到了师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