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事件,大宋主管音乐的机构,名叫大晟府,就是赵佶提议设置的。
而且这大晟府的第一任大司乐正是据说和李师师有一腿的周邦彦。
不错大晟府是1105年成立的,此时的周邦彦还没有进入赵佶的视线,他还在做校书郎。
但此时的周邦彦,已经有不少词作在文人中流传,已经处在的上升中。
“官家思虑周全,我大宋的确需要此次一官署,臣建议就叫‘大晟府’吧?”
钟粟意识到,这或许还是个好机会。
虽然自己的书院讲究务实,但必要的精神生活还是要有的。
“大晟府?”
赵佶念念有词
,在地上踱来踱去。
“好名字,就叫大晟府,这个名字不错。”
赵佶显得喜不自胜,他本来就是个爱好艺术的皇帝,除了绘画书法,对于音乐同样感兴趣。
以往倒是没多想过,经过前一天的朝议,赵佶突然意识到,生活中怎么可以没有音乐。
这一天恰好让钟粟来见自己,便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他还是没想到,钟粟不但支持他的做法,还将官署的名字都想到了。
“钟卿,你一想看人很准的,这次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钟粟明白,既然要办音乐管理机构,自然得挑选一些牛人坐镇。
而最重要的,自然是大晟府的大司乐了。
倒是便宜了周邦彦,要知道在真正的历史线上,他还要再干几年校书郎,才会被赵佶发现。
可现在不同了,有钟粟的建议,情况会立刻变得简单而有效。
“下臣倒是听说过一人,校书郎周邦彦神宗时为太学生,撰《汴都赋》,受到神宗皇帝赏识。
此人精通音律,还创制不少新词调,倒是颇有名气。”
钟粟知道,周邦彦真正出道的机会来了。
“此人朕也曾经听人说过,原来钟卿也知道。
也罢,既然钟卿都推崇,想必不会有错。”
赵佶对钟粟的识人之能极为信任,一开始还有些奇怪,但现在他已经没有兴趣追究是什么原因。
赵佶接着说道:“洪六,传周邦彦。”
洪六立刻答应着去了,今日召见钟粟,他是真吃不准是什么情况。
现在听两人说说笑笑,洪六轻松了许多。
两人没有闲聊多长时间,洪六已经将诚惶诚恐的周邦彦带来了。
周邦彦可不是钟粟,虽然在神宗一朝是也混得很牛,但这毕竟已经成为过去。
刚一进入延福宫前殿,他便连忙行礼,甚至都没注意到一旁的钟粟。
“周卿
,真听说你颇通音律,度曲作词无一不精。
既然如此,给你一样差事吧。”
赵佶没有立刻说清楚,他要看看周邦彦的反应。
“承蒙官家厚爱,能为一校书郎,已经是对臣的天高地厚之恩,臣不敢奢求。
官家如果另有差遣,臣定当竭尽全力。”
不得不说,周邦彦回答的非常得体。
钟粟也不由得刮目相看,这家伙不仅仅会和李师师约会,面君也很有经验。
周邦彦的回答,赵佶很是满意。
不过,只会说话,可干不了这个大晟府大司乐。
接下来的谈话,显然进入了专业领域,赵佶这家伙的学问的确很是广泛,他对周邦彦问到的很多问题,钟粟听得一知半解。
到了后来,两人还说到了什么燕乐半字谱、工尺谱之类的东西,钟粟几乎一句都听不懂,但赵佶和周邦彦却谈得意兴盎然。
周邦彦也不谦虚,看到赵佶颇有诚意,自然拿出了几首新制的词作,两人又是一番品评。
“周卿,朕于建一大晟府,你为大司乐,另有典乐、大乐令、协律郎等,你觉得如何?”
赵佶要升周邦彦的官,周邦彦其实已经月末猜到了。
只是突然要成立这么一个大晟府,还是让他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陛下之名,臣自当遵从,只是这大晟府的大司乐,臣有些愚钝……”
这话说得很实在,赵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无妨,大晟府自然是研究音律。
朕对你知道的不多,但有人却举荐了,那自然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
“哦,有人举荐我?官家,可否告知,我要感谢感谢他的。”
周邦彦一脸的惊异,居然还有人举荐自己。
要知道,自己也有一波朋友,但眼前这种事情,根本不存在如何控制的情况。
所以,周邦彦很想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