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大宋教书匠>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1 / 2)

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尤其是大宋这种不差钱的人口大国,一旦动员起来,马上便会掀起惊涛骇浪。

高产作物能够解决温饱的优势,让很多还存在饥馑之忧的大宋子民看到了希望。

本来原有的土地不足以养活他们,但一旦将部分土地种植了高产作物,说不定不但够吃,而且还会有所剩余。

至于生猪养殖计划,更是直接点燃了大宋百姓的热情。

不但能够吃饱,还能吃到肉,这种事情放在以前,别说吃了,连闻肉味的机会都不多。

再说,这猪肉就算吃不完或者舍不得吃,官府还会收购,算下来也是一笔收入。

只不过,这个价格钟粟特意要求压低了很多,万一成为了风气,等到生产建设兵营的生猪产量赶上去,老百姓大量养殖的猪肉岂不无处可卖,那就成了另外一种灾难。

只要压低了价格,愿意出卖的始终是一部分人,不会对市场形成冲击。

有了这些实惠,接下来这些铁山铜矿招人,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许多。

土地里的粮食大部分已经收了,剩余的农活已经不再那么紧张,趁着这个时间去赚几个钱,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像郑三树这样的家庭,实在有很多很多。

钟粟明白,这一年的高

产作物推广,因为种子数量有限和有些人还存在不接受的原因,实际上并不算太多。

到了下一年,普及程度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发展到这个地步,钟粟便不着急了,一下子增长过猛,有时候也会有麻烦。

其实,大宋绝对是一手好牌,只是被赵佶给打了个稀巴烂。

牌打烂之后首先丢掉的是民心,一旦民心丢失,那江山社稷也会进入倒计时状态。

北宋在原来的历史线上,在赵佶的带领下,完美地演示了一遍。

可到了南宋政府的时候,这样的做法还在继续完美地进行着,最终赵氏江山走向了万劫不复。

朝廷初步向西北用兵的方略很快便被通过,这本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反对的声浪永远是存在的,这也是赵佶和钟粟愿意听到的。

如果朝廷一下子只有一个声音,那同样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有些事情很可能会开始变味。

虽然方略确定,但是现在只是先做好准备工作。

铁山铜矿之类才刚刚开始开采,“没良心炮”的批量生产也需要一段时间。

凑不够一定的数量,钟粟不想让种师道带到前线去丢人现眼。

大宋这次坚决不干放烟花的事情,要玩就玩大的,不出手则以,一出手便要将对

方打成狗。

还有一点就是,毕竟都是新式武器,如果需要迅速形成战斗力,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个钟粟已经想好了,还是先让河内郡军校的那一万人吃螃蟹,然后带着武器带着技术直接去兰州府去支援。

估计有一两个月的训练,便能用在实战上。

除了“没良心炮”,其余的决胜战车、燃烧弹、抛石机,训练的难度便小了很多,适应一下就可以了。

汴京这里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来年的小规模战役,但种师道在兰州府却在笑呵呵地统计生产建设兵营今年的收获。

虽说第一年播下的种子不多,但却生长得非常不错。

尤其是马铃薯,这种作物本来就比较耐寒,也不是太挑土质,所以非常适合西北地区种植。

而且,经过这一次的试种,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

那就是马铃薯这些,如果浇水太多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情,产量是提高了,但口感却不是很好。

最好的做法是,在保墒很好的地里种植,然后适度浇水,这样既达到了高产量,同时还确保了口感。

至于甘薯,那是极好的辅粮。

种师道除了留够种子,剩余的几乎都按照钟粟的说法,或者磨成了甘薯粉,或者烘制成了甘薯干。

为这个,种师道对钟粟更加无比佩服。

甘薯经过这样的处理,变得非常易于存放。

在平时也许没什么意思,但如果要要行军,完全可以充当粮食。

而且甘薯干吃起来甜丝丝的,还能起到提神的功效。

而甘薯粉的保存时间更久,作为储备物资非常适合。

当然,最让种师道憧憬的是,到了来年,兰州生产建设兵营的生猪便可以宰杀了,到时候大部分直接做成金华火腿和肉干,边地淡如鸟的生活便会增加很多滋味。

至于温棚中产出的蔬菜,虽然直接吃掉有些可惜,但钟粟说了,干菜的营养会有损失,还是应该适度为军士补充维生素。

种师道毫不犹豫的照做了,至于维生素是个什么破玩意儿,他也不懂,反正钟粟说不吃会得病。

温棚的数量太过有限,有时候一个军士分到半根萝卜都是惊喜,但这比起原来的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

种师道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兰州府距离黄河比较近,他除了要多搭建一些温棚外,还要多种植一些蔬菜。

只有把生活质量搞上去,军事才能把边地当成家一样呵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