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青袖>历史军事>大宋教书匠>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终有一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终有一战(1 / 2)

赵似的问话让李纲有些难以回答,其实他也曾经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

“王爷,钟先生或许真的比任何人都先知一步,我也说不好是怎么回事。”

李纲稀里糊涂地说了一句,他觉得这或许就是最准确的回答。

赵似听了默默无言,他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他甚至觉得,虽然自己贵为王爷,但现在却更想是钟粟的一个兵。

最有意思的是,他似乎对当前的处境甘之如饴。

赵似有赵似的想法,李纲其实想到的更多。

原来进入汴京大学,多少有点跟风的意思在里面,但经过一番学习之后,他很快有课颇为神奇的发现。

大宋的所有书院一直以来的习惯便是牢牢恪守圣人之道,大家已经没有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也习惯了以已经掌握的理论解释一切。

他也有过怀疑,但随机被世俗的做法否定。

唐朝灭亡后,华夏又乱了好几十年,而后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但是,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北宋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并没有完全的统一中国,当时还有一块地方未收复,这就是幽云十六州。

这块地方在现在,它大抵上包括现在的山西北部,河北的北

部,以及北京天津这一块地区,这一块地区是一道天然的阻止游牧民族入侵的防线。

而这一块区域,若是丢失再想要收回就是难上加难。整个宋朝,从建立道灭亡都没有收回这一个地方。

当时的契丹为何对幽云十六州如此看重?那是因为,对于契丹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本来在幽云十六州这一道防线之下,契丹人根本就无法像汉族一样,过着农耕的生活。

但自从有了幽云十六州,契丹人则开始慢慢的从一个游牧民族转化为一个半农耕的民族。

当契丹人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之后,他们的实力则更加强大,他们不用再担心饿着的问题,于是在对宋战争中则更加处于有利的局面。

这些在历史中有记载,但目前的事实情况就这样。

所以,幽云十六州州越来越变得难以拿下了,甚至称为了历史上导致大宋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李纲其实早就想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有一个不错的老子。

李纲的父亲叫李夔,也算是一名用兵有方的将军。

李夔在任鄜延帅吕惠卿幕僚时,到延安不到一个月,西夏人倾国数十万兵来攻,他陈守御方略,使一路

得安。

后来的米脂之役时,他判断西夏会派出十余万军来进攻,诸将准备弃城而逃,李夔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坚决主张按兵不动,同时故意大张声势,使西夏人认为大宋早已有防备,最终不敢来侵犯。

父亲是带兵的将军,儿子从小会受到印象。

只是,让李纲有些郁闷的事,父亲李夔平时说到的,往往就是一些天下形势方面的分析,想要真正有自己的看法,那可就得有自己的努力。

果然,汴京大学给了他这样的机会,有时,哪怕是钟粟的只言片语,仔细琢磨一番,才发现居然充满了智慧。

汴京大学也会经常为一些大事开展讨论交流甚至辩论,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不断让学子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观。

李纲也终于全方位地认清了大宋,他已经明白,大宋现在的出路就是想办法收回幽云十六州,否则必定生活在被压制的境地中。

但该怎么收回,靠着钱去买?契丹就是个无底洞,这个方法太祖或许也只是虚晃一枪,他很清楚还真是武力收回更靠谱。

要打仗,就得有源源不断的财力物力供给到位,否则大宋曾经的几次战争就是最好的解释。

军士要有

饭吃,要有精良的武器铠甲,同时还得有头脑清醒的将帅。

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战争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对于西夏这样的手下败将,大宋打得还是很放松,先解决西夏就是为了让大宋拥有更为强大的实力,契丹无论如何是个巨无霸,没有充分的准备,很有可能还会出现高粱河之战那样的悲剧。

汴京大学让他明白了太多的道理,也让他拥有了无比犀利的眼光。

大宋一开始攻打辽国的时候就没有占得便宜,在以后的战争中也就处于劣势了,能够拿下辽国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其实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当时的制度是不一样的。

契丹人的军队在很早就有了,早在唐代的时候,甚至更早的时候,契丹人就和中原的人有过战争的记录,这么多年来的交手契丹人几乎没有占得过便宜。

所以说他们的军队也是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一直被中原的人给打压着,但是到了宋朝,每个地方的军事都是比较独立的,各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的小政权,军事力量比较分散。

可能就是宋朝的兵力比较分散的原因,给了辽国发展自己的机会,再加上宋朝后来以后各个地方的军队互

相都有很大的意见,非常的不合,偶尔可能也会发生很多冲突,这就使得辽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