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面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工作,但好在殷筱晓手上已经有不少演员合约。
演员和演员之间的交流是非常紧密的,尤其是小演员,小演员没活干,就得到处找活干,于是手机群里本地的本省的外地的演员1群2群能一直排到10群去。
又因为题材关系,许婧她们不太好意思耽误正经戏曲演员的本职工作,只能找“有声乐基础”“热爱戏曲”“声音条件好”的小演员。
这样的筛选其实也很耗精力,殷筱晓在许婧为了改稿焦头烂额的时候冷着一张脸筛了快一千多份的简历,一声都没吭,准备好了所有给导演和顾问的面试人选,然后把所有人通知到位,集中在两天内一起面掉。
顾问老师是通过严加晴的关系,对接了本地的一个黄梅戏剧团,虽然不是很出名,但也正经有自己的戏院自己的一群粉丝,估计占丽华和她的老姐妹就经常上人家那儿看戏。
殷筱晓跟人家老师聊的时候发现人家剧团经济效益正经不错,比儿艺好太多,一问才知道,人家在各个乡镇走穴演出的档期都已经排到后年了,火爆得不得了。
现在乡镇建设得好,那人家农民闲的时候也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活动。很多村镇在治理的时候在村委建了非常漂亮的文化大礼堂,一来村里有喜事比如结婚满月可以不用丢弃传统,在文化大礼堂吃大席,二来逢年过节请各种剧团来演出,村民自己也会上去联欢,非常热闹。
经济效益好起来,剧团里的人工资拿得稳定,生活富足,人的心态也会变得很松弛很乐观。来许婧这边做顾问的是两位四十几岁正当年的演员老师,因为年资再高一点的还要留在团内指导他们自己的剧目。
两位老师不觉得过来做顾问工作是耽误了自己,也不觉得两边行业不同而放不开。她们看过许婧的剧本,觉得这个戏很好,很年轻,很有意思,没想到年轻人还记得黄梅戏,而且能把两个老戏结合起来演一出新戏。
许婧听不太出来老师们是在客套还是真心,但是听到团队以外的人的认可和夸奖还是很高兴的。
两位老师也有担忧许婧她们的后半段,当故事进入那个“反转”之后会不会太显沉重?
而这就是话剧的优势。话剧在大众认知里是可以讨论现实问题的,大众是比较能接受话剧进入一个严肃的讨论场域的。
许婧发现自己其实是很希望得到两位老师的认可的,不知道为什么,她希望两位老师能对她的故事有共鸣,有很强烈的倾诉的欲望,渴望向两位老师解释她的创作思路。
她知道这是完成剧本之后迫不及待想要得到检验的冲动,她内心的不安定需要外力来抚平。
而这实际上只是一种长时间过于沉浸的创作之后的幻觉,她的大脑还没有从那种飞速的思考中缓下来。
文本已经完成,可她的思绪没有停止,如果不主动制止这种思考,换换脑子,许婧可能会没有办法做好接下来选角和排练的工作。
所以许婧忍住了。她暂时禁止自己和其他人深入讨论剧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需要集中的工作上。
面试当天,老师们乐呵呵提早到了。殷筱晓特意跟严加晴接了博物馆新馆的一间大会议室,童愿那个小地方装不下这么些人。会议室外都是演员在排队,在准备。一批五个人,他们今天起码要面二十批。
老师们和殷筱晓在会议室里等到许婧她们到,就发现许婧后面还跟着一个老太太,看着年纪比她们还大些。
难道是别的剧团的老前辈?老师们顿时身子坐得直了些。
其实只是占丽华。
许婧也没有给任何人介绍占丽华,就让她安静在自己身后坐着,顾琦和殷筱晓左右夹击把她夹住,杜绝她和任何人说话。
面试的过程其实很刻板,因为人太多,所以殷筱晓提前跟许婧沟通做了面试项目,弄得很正规,每个人包括占丽华手上都拿着打分表,演员甚至记不住名字,按编号来,编号旁边是照片,一个个做笔记。
每一个演员展示完之后许婧都会先问两位剧团的老师,由她们提供专业意见,然后她和顾琦殷筱晓讨论符不符合她们自己的需求。
这些流程你可以说符合规范,但要许婧来说就是浪费时间。
除了专业的部分,许婧挑演员主打一个眼缘。她讲不清特别明确的需求,但是剧本是她写的,她可以一眼认出符合她要求的人。
然而符合她要求的人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人,所以还需要老师们的意见,还需要顾琦的意见。
结果一天看一百多个人,都是漂漂亮亮的小姑娘,看到中间许婧就认输了,她麻木了。开始还很有架子地把表格一丢,抱着手臂靠着椅子看人,看到第五个就乖乖拿起表记笔记了。
本来还有导演和演员沟通两句的环节,到后面许婧脑子涨得一句话说不出来,就感觉所有人都变成一张纸,一摞纸从她头上哗啦啦倒下来,劈头盖脸把她揍一顿,她一点还手的力气都没有。
其他人的状态也差不多,看到后面都撑不住了,一个个瘫在椅子上,演员进来时笑一个的力气都没了。而想到明天还要这么来一遍,不光不想笑,还有点想仰天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