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做饭, 我家这个大的过一段时间准备考个童生试试, 不敢在镇上多耽搁时间了。”
“呦, 秦钊还识字呢。”
“嗯,他爹在的时候读过两年书。”
“朱大哥,你这有猪肝没,给我来一些。”
“有的,刚好还剩一半呢。”
林清问得也巧了,这猪肝原本是老朱自己留着要回家吃的,就给放在了后面, 听说林清要就拿给了他。
“猪耳朵也给我吧, 我回家弄弄。”
林清今天要了不少, 老朱朗利地把猪耳朵给割了下来, “这玩意没啥人吃,就送给林小哥儿你了。”
“多谢朱大哥。”
林清也没客气,其他两样该多少银子就是多少银子,这对猪耳朵林清也没和老朱客气, 就收了下来。
今天摊子也收得早,前几天那场倒春寒一过彻底入春了, 柳枝抽了芽,桃花也开了,就连人都精气神好了起来。
林清回去的路上碰见有人卖小鸡小鸭的,林清立马止住了脚步,家里连个家禽都没有,养些鸡鸭也好,能下蛋,还能吃肉!
林清这么一想都觉得有些馋了,好久没有吃上鸡肉鸭肉这些东西了,炸鸡,鸡排,土豆炖鸡,烤鸭,铁锅炖!
林清越想越馋,也不走了,蹲在地上挑选了起来,“老板,这咋卖的。”
“都是五文钱一只。”
五文钱一只不算便宜,鸡蛋才三文钱一枚呢,母鸡抱窝一般都是夏天的时候,这老汉卖的鸡崽鸭崽孵出来得还挺早的。
林清下手挑了十只小笨鸡,鸭子也给来上了十只,一共花了一百文铜板,林清的钱匣子里的铜板还没有串起来了,就数了出来给他。
这些小东西摸起来毛绒绒热乎乎的,林清很是喜欢,回家了他家小花看见了一定也会很高兴。
林清一下子买了不少,老汉还笑呵呵地送了他一个竹编笼子。
林清高兴地拎着笼子走了,小鸭子和小鸡崽都在一个笼子里呢,嘎嘎嘎叽叽叽得挤成一团。
他现在每次去山上带下来的螺蛳能用三天,每次都带得多些过来,现在一天都能挣上个三四百文的。
林清对这个收入挺满意,要是不买什么贵的东西的话,那他一个月竟然能挣上七八两银子呢,不算少了。
这个收入有些出乎林清的预料,他刚开始想的是要是年底能买上骡子就不错了,现在攒攒竟然能提前买上了!
还有以后送秦钊和秦小花读书的银子,以后攒攒也会有了。
林清不打算送秦钊去跟着隔壁村子的老童生念书,他现在完全带得住秦钊,若是秦钊考中了秀才了,那就能去县学读书了。
现在天气好,春风和煦,太阳也不毒辣,两人出了镇子就坐上牛车回去了。
林清背着背篓,手上提着竹笼,天气一好村子里出门闲聊的人又多了起来,林清和往常一样跟看不见似的从一旁走了过去。
“清哥儿,从镇上回来了,还买了鸡崽呢。”一个夫郎笑着和林清打了招呼。
林清愣了一下,没想到他来到这个地这么久了,第一次有人主动和自己打招呼呢,看人家脸上带着笑没有恶意的样子,林清也笑了笑。
“是呀,家里没有鸡鸭,就买了些苗子。”
“多少钱一只呀?”
“五文钱。”
“不算便宜呢,等到了夏天的时候能四文钱一只呢。”
林清和人家说了两句闲话就走了,他觉得挺稀奇的,竟然有人和他打招呼,不嫌弃自己名声烂了?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他收了几个小哥儿女娘一起读书,刚开始村子里的人还在看笑话呢,木哥儿跟着林清学了有几天了,回去后背着小手朗朗背诵了起来,还能在地上写字了,惊得他奶奶连连赞叹。
要知道木哥儿上面还有个大他两岁的哥哥沈锤子呢,沈家虽然日子过得好些,但送小孩读书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倒不是他家舍不得银子,送了木哥儿的哥哥沈锤子去老童生念了两天就不念了。
现在沈木匠家终于有个能识字的了,以后还能写个信干啥的,在也不用拎着东西求人家写书信了,沈家一家都挺高兴的。
沈家老娘出来连连夸林清教的好,今儿上午还拉着木哥儿给大家背一段,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林清是真的识字啊,而且教的还不错呢!
不少人家都动了心,但又觉得送女娘哥儿识字没用,赖婆子酸得就嘴上两句,“小哥儿识字了也啥用,以后能干啥呀。”
沈大娘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怎么没用啊,你家过年写的对子不都是买的?立个字据写信啥的不都要求人?”
一句话噎得赖婆子无话可说,确实是这样。
沈大娘哼了一声,“我听说啊,县府里有的铺子还有小哥儿女娘当掌柜账房的呢,不识字,能干呀,酸什么酸呢。”
沈大娘气得拉着木哥儿回家去了,回家了就和沈夫郎抱怨,“你说赖婆子在酸什么呢,我不就说说了咱家木哥儿能背书识字了,她就说小哥儿识字没啥用。”
“娘,你不要老拉着木哥儿出去炫耀,这有的是人家见不得人家过得好,那天我送木哥儿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