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伊拉克,战争进入了一个微妙的阶段。
尽管“伊斯兰国”(ISIS)尚未崛起,但美军与各种反叛武装之间的冲突依然持续不断。
随着美军宣布逐步从伊拉克撤军,局部地区的战斗反而愈发激烈。
摩苏尔,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成为了反美武装力量的最后一处顽抗据点。
美军计划通过一次大规模的巷战清剿行动,彻底摧毁敌方力量,确保撤军前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摩苏尔的市中心还保留着战前的城市布局,但经过多年的战火,已变得满目疮痍。
底格里斯河静静地流淌在城市的东侧,河水因战争污染而泛着淡淡的泥黄色。
曾经繁忙的桥梁如今横卧在河面上,钢铁结构暴露在外,桥面上布满了弹孔和烧焦的痕迹。
街道上充满了战争的痕迹,两旁的建筑物大多已被炮火摧毁,只剩下残破的墙壁和断裂的梁柱。
这次美军的作战目标是位于摩苏尔市中心的Al-Nuri大清真寺。
昔日的宗教文化圣地,今朝已沦为战火废墟。
清真寺的尖塔在多次轰炸中被击毁,周围的市场也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断壁残垣和废弃的摊位。
狭窄的小巷充斥着各种障碍物。
废弃的车辆、倒塌的建筑物碎片以及简易的路障随处可见。
战争的痕迹深深刻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
2月8日的清晨,阳光透过弥漫的灰尘,洒在摩苏尔废墟的街道上。
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硝烟味,城市中偶尔传来几声遥远的爆炸声和直升机的轰鸣。
美军的部队在市中心集结完毕,士兵们穿戴上悟空2号外骨骼装甲,检查着各自的武器装备。
悟空2号,这款新型外骨骼装甲,将血肉之躯化作钢铁战士。
不仅具备强大的防护力和火力压制能力,还拥有卓越的机动性能。
负责攻坚的尖刀部队,由50名身着悟空2号外骨骼装甲的士兵、两辆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五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组成。
他们从北侧的主要道路推进,先清理外围的反叛武装据点,再逐步逼近清真寺。
空中的AH-64阿帕奇直升机和RQ-1捕食者无人机将提供实时侦察和火力支援。
麦克阿瑟少将在指挥车内注视着战术地图,发出了进攻命令。
“所有部队,准备进攻。目标——大清真寺,务必将其拿下。”
随着命令的下达,坦克和步兵战车率先行动。
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履带碾过破碎的道路,发出沉闷的响声。
布雷德利战车紧随其后,士兵们依托战车掩护,向着敌方阵地推进。
反叛武装利用废弃建筑和简易路障发动顽强抵抗。
密集的机枪扫射声和火箭筒的爆炸声在狭窄的街道上回荡,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火药味。
反叛武装的武器较为落后,但他们熟悉摩苏尔的地形。
尤其是在巷战中,他们利用城市的残垣断壁和复杂的街道结构,构建了多个防御阵地。
他们的武器多为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AK-47突击步枪、RPG-7火箭筒,以及简易的IED(简易爆炸装置)。
这些武器虽然有些老旧,但在近距离的巷战中仍然具备相当的杀伤力。
面对猛烈的抵抗,美军展现出了其强大的火力优势。
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120毫米滑膛炮连续发射,瞬间摧毁了不少敌军的掩体和火力点。
布雷德利战车则通过其25毫米自动加农炮和陶式反坦克导弹,清理了街道上的反坦克小组。
每一次炮击,都会带起一片烟尘,残骸四散,巨大的爆炸声在狭窄的街道上回响,令敌人胆战心惊。
在这個火力压制的时间里,悟空2号装甲士兵利用装甲的机动性和防护力,迅速接近清真寺,并在巷战中占据上风。
军用悟空2号装载的自动化武器系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锁定目标,并精确射击。
士兵们手中的M4卡宾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频繁开火,精准打击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敌军。
同时,前排举着的防弹盾牌在子弹的雨点中坚如磐石。
士兵们利用队友盾牌的掩护,逐步推进。
即使最后的据点已开始被美军摧枯拉朽地突破,敌军的火力依旧顽强不屈。
几名反叛武装干脆使用RPG火箭筒来对付悟空2号装甲士兵。
尽管装甲具备抗爆冲击的功能,但近距离的RPG攻击依然让几名士兵的装甲出现了严重损伤。
爆炸的冲击波让他们瞬间失去平衡,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内部的电子设备出现故障。
在没有电机的辅助下,穿着悟空2号装甲进行战斗,反而对士兵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继续前进没多久,装甲的重量就将他们压在地上,动弹不得。
队友们在确保周围安全后,才让他们褪去装甲,到步兵战车里返回后方。
美军并不担心敌方会盗取外骨骼装甲的残骸。
因为流浪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