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是没儿没女光棍儿一个,也是这清水村里秋收最艰难的一个。 “赵大叔,我们来帮您割庄稼啦!” 家喜家安淘气,昨日缠着赵大叔讲过征战沙场的故事,这会儿自来熟,进门就喊了一声。 “赵大哥,你腿脚不便,我们兄弟几个来帮你干点儿农活。” 李老二笑着跟赵大叔打招呼,也没等赵大叔说话,就带了弟弟和侄儿们穿过赵家后院去地里割高粱了。 高粱杆子要堆一起晾晒,高粱头要割下来装袋子,背回赵家院子晾晒,最后敲打下来,才算完活儿。 李老二几个挥舞镰刀,李老四和家义负责扛袋子,简直健步如飞。 赵大叔瘸着腿烧水,拎去田里,家喜家安就乐颠颠跑上前接过去了。 赵大叔摸摸他们的头,眼圈儿有些红。 “你说说,这叫我怎么感谢你们一家才好啊!” “我奶奶说了,邻里乡亲就是要互帮互助,大叔你坐着,我们也去帮干活儿了!” 家喜家安喝个水饱,就又跑掉了。 赵家的地不多,只有二亩,一日功夫就被李家收完了。 赵大叔留人吃饭,李家谁也不肯,李老三还没忘了嘱咐一声。 “大叔,你这房顶我看着有些年头了,怕是漏雨吧,过了秋收,我来帮你修修。” 赵大叔来不及再说话,李家人就都回去了。 就这般,接下去几日,李家老少爷们八口儿,轮流帮着村里人家收地。 这些人家大半都是退伍残兵,家里的田地也是县里给的。 一人二亩,税粮是普通农户的一半,算是朝廷照顾。 他们也没有余力再买更多,每年交了税粮够温饱就成了。 李家八口干活儿利落,一日一家,脾气又好。 到谁家谁家热闹,清水村上上下下真是没有人不夸。 “难怪李家儿孙满堂,日子还过得这么红火。他们这一家子都是心善的,都是有大福报的人呐!” 村里老太太坐在一处闲话儿,提起李家就直竖大拇指。